第(2/3)頁 卓慧衡不勝酒力,一杯飲盡便頰間有紅熱繚繞,**尚未自喉頭消退,開口時尚有酒香:“世瑜你秉承的是你的‘道’,我前日所講則是我的‘術’,二者雖不可一應而談,卻實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顧世瑜經此一役對這二者的威力再清楚不過,可“道”與“術”之分野卻仍是懵懂,她自幼堅信做學問自然當不恥下問,于是忙道:“愿聞其詳。” “道為萬物,萬物有道。世瑜你心中為人處世嚴氣正性弘毅不折的原則便是你的道,道唯有堅持才可稱道正是這個緣由,你無論在求學立教乃至做人,都秉持此道,這道自然就貫徹你的所思所行,你每說一句每行一事,皆自此而發。你是世間少數所思所行合一且堅持原則之人,這是你熠熠生輝之品格,但也局限你的所為。正是因為你的道,你不能全然發揮施展你的才智與能力,受限于己。” 卓慧衡的酒勁略有沖顱之意,她也逐漸話多起來。 “但我的‘術’與你的‘道’其實并無矛盾,它未必會違反你心中的準則,相反,我堅信‘術’可以駕馭‘道’,而‘道’為‘術’指引方向。” “術是方法,而道是原則?”顧世瑜問道。 “正是如此。”卓慧衡道,“原則是準繩,但將這準繩揮舞出去,讓自己的原則能同行四方,還是要以術承載。” 顧世瑜側頭略加思索,似頓悟般展露笑顏,她本是清凝冰雪般的淡顏姣色,此時一笑欺霜勝雪,竟有冷艷之迫人,卓慧衡都不禁心中暗嘆其容色之艷,正艷于清冷而盛綻。 “我明白了!可此中深意,大概還要再試再悟才能透徹。”顧世瑜不禁想替同僚的一語之驚擊節而嘆,在此之余不免心生好奇。她從前未與卓慧衡深交,卻也算同室編書又同堂任教多年,卓慧衡為人嫻靜溫文且好書少言,甚少與人交往,更不炫比自家兄長威赫,埋讀而學,為人處世淡泊寧雅,頗有避世隱逸之感,可為何這樣的陽謀之術,她卻如此了然于胸? “慧衡,這些也是你博覽群書而來么?”顧世瑜自認讀書頗多,未必輸于卓慧衡,但她卻是聞所未聞哪本書里有這些知識。 卓慧衡低頭一笑,不知是酒力還是真知灼見之威,雙眼熠熠如星:“書中是不講這些的。我之所得全部來源于我家大哥。” “是卓大人教你這些的?” 慧衡搖搖頭:“不,是我一直在觀察他,才從他言行當中悟出此理。” “可是你大哥是朝中忠厚之輩,是竹石般的君子,我父親也贊他頗有骨鯁正直之風。”顧世瑜見過一兩次卓思衡,她印象里,這位如今朝野新貴和他妹妹個性很像,與其說像官吏,不如說像文士,清凈淡泊隨和溫厚,父親也多有贊譽其為朝中君子殿上賢良,怎么都與卓慧衡描述的善弄“道”與“術”之人不能相合。 卓慧衡沒有忍住,不顧形象,爬在桌上笑起來,直到笑出眼淚,她才抬頭道:“世瑜你直率正直,看人只重看品行,可一個人品行優秀卓然,并不代表他內心就單純直率。相反,一個人多有惡錯,卻也不是他就只心中盡是陰謀,蠢有蠢惡,而善有善法,這才是人世間常見之人常聞之事。” 顧世瑜聰慧過人,笑道:“那是我識人不明了,不過……我倒覺得有一人,也是此中翹楚。” 卓慧衡稍加思索便給出答案:“你所說可是長公主殿下?” 顧世瑜點了點頭:“我在殿下身邊也算多年,今日照你的理論細思,她從不主動開口所求任何榮耀尊待,然而今日卻成世間女子之尊,僅此鎮定二公主,不可不謂其真正強腕皆隱于波瀾不驚之下。” 卓慧衡深以為然,但她卻有另一層思議:“今日你我大敞心懷,互引為知己,我便不藏言于心了。我雖父母早逝,然而兄長為父為母,慈顧于我更甚不知多少父母健在卻無得厚愛之人,世瑜你父母臨近不惑之年才得你這樣珍視之掌珠,也是自幼承教而寵,關柔至今。我們之親長于我們,那便是家人,但長公主殿下唯一的親長,卻不止是家人,而是天下萬民之主,她所如履薄冰只會更甚你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