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95章-《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
第(1/3)頁
第95章學數有終(一)
熊崖書院臨接帝京, 卻有段難行山路不便往來,據說當年創此書院的大儒熊琨曾在此山當中面崖悟道,故此得名。
如今熊崖書院名聲不如學海雙魁“北梁壁, 南江鄉”那樣名滿天下, 在帝京仍是聲名蜚長,官宦人家對國子監太學熱衷寥寥,卻都樂意將子弟送往熊崖求學。
初入書院的卓悉衡深深感受到了求學的壓抑氛圍與緊張環境, 不過他很快便適應了, 再沒有那種被書院擠壓的緊迫感,熊崖書院的授業之師大多是一些致仕后的老邁官吏與多年不仕的學問廣達儒生,這是他以為的熊崖書院最受青睞的原因,可隨著成長與成熟, 卓悉衡才意識到沒有這么簡單。
他在此處求學,低頭抬頭的同學不是尚書和侍郎家的兒孫就是九寺二府家的公子, 用楊令顯的話說,熊崖書院掉下個瓦當, 砸死的九個人里三個爺爺是大學士三個爹是六部尚書兩個兄長是弘文館的校理, 最后一個說不定是參知政事家的親戚。
于是這個書院除去學習本身外,又成了信息交流與人脈潛伏的聚集地,在此處學子入仕以前, 他們便早在書院擁有了自己的同儕和“班底”。
這才是熊崖書院最令人趨之若鶩的所在。
在這個地方,卓悉衡就像一個異類。
他從不鉆營人際,也甚少與人往來, 論道書談從來不去,茶會雅集半個不來,安安靜靜讀書,規規矩矩做人。于是便有人暗罵他清高不沾塵, 真要做君子該去當許由和商山四皓,沒的得出來讀什么書考什么科舉?卓悉衡只當沒有聽過,依舊我行我素。
他與自己的哥哥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卓思衡熱愛生活和交流,上到九五之尊下到販夫走卒他都能交流得上,溝通是他的本能。但卓悉衡熱愛的卻是沉默和寂靜。
自小他就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
但這一切從認識楊令顯開始,變得都不大一樣。
楊令顯一家也是兄妹四個,各個都是話癆,據說他們的爹娘都是樂語愛笑之人,繼承自先人的優良傳統似的他們一家四個孩子即便早早去無雙親孤伶可憫,卻始終牢記父母要他們勇敢樂觀的箴言。據說楊將軍戰死沙場前聽部將急報援軍已到,主力部隊大破烏梁主力,放聲而笑,直說自己此生死前得聞此言方是痛快,闔眼前讓部將轉達家人的遺言也不同凡響盡顯豪邁:他說自己的四個孩子都不許哭,老子為國征戰死得其所,能聽著捷報閉眼,已是人間最為快意之事。不論四個孩子今后志在何方,需記得抒懷樂達為第一要緊事,唯有盡忠事國可在此事之上。
楊家的四個孩子無不以此為訓。
卓家與楊家的兄弟姐妹之間都有不同尋常的濃郁親情,這是卓悉衡起初樂于與楊令顯結交的關鍵。
后來他就后悔了。
這小子的話是真的太多了。
不過楊令顯個性灑脫坦蕩,確確實實是在熊崖書院難得一見的高暢雄健之輩,慢慢卓悉衡習慣這份大吵大嚷的嘈雜后,只覺做人能得友如此,其實也算一種幸事。
楊令顯還有個性格特點,便是大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博湖县|
定南县|
板桥市|
浪卡子县|
峨山|
壤塘县|
蒲城县|
芦山县|
腾冲县|
谷城县|
滨海县|
淮安市|
孟连|
彰化市|
宝清县|
赞皇县|
天峨县|
东海县|
崇左市|
仲巴县|
大田县|
通江县|
云林县|
句容市|
巨野县|
修文县|
荥阳市|
平果县|
烟台市|
昌都县|
育儿|
姜堰市|
崇明县|
鸡东县|
北宁市|
鄂托克前旗|
霍州市|
泗阳县|
大石桥市|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