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7章 第67章-《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


    第(1/3)頁

    第67章輕堅哀玉

    “我家先祖列代都為匠作官人,        隋朝時隨主將受封伊州,舉家遷徙至西北,到了晚唐連年戰亂,        西北已是無法維系,剩余族人只好歸還家鄉瑾州重新落腳,至今也已百余年了。在西北時先祖隨軍燒窯都是就地取材,也跟四面到此的匠人們學到一身好本領,        歸來后便也世世代代以此謀生,大人聽不懂的那些歌謠正是伊州古調,        我們都是跟家里老匠人們學的。”

    吳興講起家珍娓娓道來,        半點沒有拉窯時的粗獷豪邁,        他替卓思衡又倒一杯酒,        也給潘廣凌再度斟滿酒杯。

    “原來如此,        所以你們的技巧都是祖傳。可我聽說,瓷窯最要緊的是‘一火二土三細工’人力終究是最末,        技巧再好也要看窯的天時地利,        你們先祖帶著滿身技藝自西北歸來,想必也適應了好久本地水土,        才重新燒出巖窯堅而不摧的奧妙來。”卓思衡將酒一飲而盡,        看著巖窯燒制的平口酒碟緩緩說道。

    吳興自方才起就對這雖是初來乍到卻能滿口講出燒窯行里話的年輕官吏心生敬意,此時聽他講出瓷窯的根本三要,更是五體投地道:“大人從前是在工部還是在修內司專管御窯和官窯上進的官?怎么知道得這樣詳細。”

    潘廣凌大笑道:“你可別瞎猜,        大人是狀元及第,        從前那可是翰林院的御前侍詔,        哪做過這些雞毛蒜皮的小官?”

    卓思衡心道,御前的雞毛蒜皮可太多了,他倒是愿意做些實務,        不然也不用翻了上百本書才學到一身皮毛,到這里講出的其實也都是淺顯的知識。

    然而讓他沉重的是,即便如此淺顯的東西說出來都能讓吳興驚喜訝然,可見之前此地官吏從未關心過巖窯的死活。

    “瑾州的水土和古伊州定然不同,你是否知道自己先祖是如何調換技藝與天時地利再創造物?”卓思衡將話題繞回正事上。

    “我爺爺和爹都同我講過,當年家里換了三四代人才琢磨出新的方法來,都是因為伊州地處西北,那里的高嶺土本就干燥疏松,無需靜置即可研磨后直接使用,可即便浮汀山背再干燥也還是挨著海的,一年四季總有山雨,此地的高嶺土要陰干和自然風化一陣子才好用。”吳興說到此處也忍不住嘆氣,“方法都是前人琢磨的,我們后代不過是學著,并沒搞出什么名堂,可后來越州的宜安郡出了安窯,青州密山郡出了密窯,就連江州一帶荒廢了上百年的淮窯如今也搞得有滋有味,原本瑾州本地各處都是在用咱們的燒瓷,可這二三十年,四周幾處州郡都有各地官府幫扶逐漸越辦越好,不但拿到好些官窯的采訂,連瑾州這里各處都開始用起他們的燒制來。我們也不是想坐吃前人的山空,潘司事來過好些次,也替我們找過何大人,上一任杜通判也到過看過,但只是問問,拿走幾個盤碟,一直到他離任都再沒消息。如今瑾州州府的瓷器都用上外來的,我們屢次三番拿改良過的瓷器去上進,都好像石頭子打海,什么影都看不見。”

    伴隨著潘廣凌的無奈嘆氣聲,卓思衡安靜聽著。他在州府衙門的宴席上見過那些官用的瓷器,都是上好的淮窯青瓷,淡透清潤,似玉如罄,確實是好物件,何孟春眼光倒是有,官府用什么瓷器本也不打緊,可若是連自家都不管不顧本地的農工產業就有些尸位素餐躲懶怠政了。

    他正要開口詢問窯廠這兩年改進了什么又是否有成效時,打外面進屋了一個窯工,朝卓思衡行禮后滿面不快對吳興說道:“當家,宋老三來了。”

    “讓他老規矩在咱們這歇一晚上,貨今天出窯明天透涼,再給他裝馱。”吳興看起來也不大喜歡此人,但又有生意的關系不得不應對,“我今天要陪卓大人說說話,就不陪客了。”

    “咱們也是這么說的。可宋老三聽說新通判在此地,非要來拜見,不然怕會讓人說他們宋家行商沒點禮數不通人情。你聽這話說的,這普天下還能有更比他們家會鉆營打點的嗎……”

    窯工的抱怨被吳興用一個嚴厲的眼神制止,卓思衡在旁溫言道:“見見也好,聽起來此人是咱們窯上訂貨的買主?我同他談談,或許也能多了解些,看看能不能幫上窯廠。”有時從消費者角度也能看出些他們這些賣方瞧不出的端倪。

    吳興雖是猶豫,但還是同意,只道:“沒有說讓咱們通判老爺去見他的道理,讓他過來拜見,給搬把椅子再添套碗筷。”

    宋老三一身精神干練的蒼藍衣袍,下擺猶自沾著山路的苔泥,他面龐也是因總行野路而略顯紅黑,三十歲上下,渾身透著行商的精明強干,笑容真切平實,倒讓卓思衡想起小勇哥來。

    方才等待之時,卓思衡已聽潘廣凌和吳興講了講此人是何來歷。

    他其實不叫宋老三,大名是宋蘊和,挺儒雅端正的名字,其人乃是江南府宋家此輩當家的三弟,因這個緣故才被不喜他的窯工們這樣叫來叫去。

    江南府宋氏乃是本【】朝南國第一富商,家財萬貫不足形容其家資豐厚,興業連橫不足形容其產業多繁,整個江南到處都見得著宋家的商號,無論各行各業,都難免同他家有些銀錢貨物的往來。瑾州物產豐富,其中以茶葉最廣為人知,而最有名的莫過于巖茶和白茶,潘廣凌說,整個瑾州的巖茶都產自浮汀山南麓,而這里,都是宋家的產業和茶園。宋蘊和便是宋家負責整個瑾州茶葉生意的總管,他做事親力親為,像給茶葉運輸裝罐這些瑣事都得自己查看才能放心,是故每三個月都翻過一次浮汀山自永明郡來安化郡的窯廠一趟,看看燒制的瓷罐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親自運回,順路采買其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泽县| 新干县| 马尔康县| 巩留县| 英吉沙县| 历史| 白河县| 突泉县| 旬邑县| 会东县| 呼玛县| 广西| 开阳县| 锡林郭勒盟| 霸州市| 德格县| 儋州市| 曲松县| 江山市| 陇南市| 揭西县| 义马市| 克拉玛依市| 巴南区| 盐池县| 讷河市| 咸宁市| 马龙县| 洛川县| 固镇县| 随州市| 宜川县| 金阳县| 饶平县| 嘉峪关市| 鄂尔多斯市| 商河县| 株洲县| 井研县| 文昌市|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