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4章 第64章-《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


    第(1/3)頁

    第64章青山好去

    平心而論,        能看得出安化郡絕非貪腐積弊之地。

    自打卓思衡步行進(jìn)入安化郡地界,途徑的幾處山間門鄉(xiāng)村雖物資不豐,但也都民風(fēng)淳樸,        并無饑餒,大多雞犬相聞安樂祥和。借飲水和休憩之際細(xì)問此地居民也能得知,平日里他們并無冗雜稅役,官府甚少苛政,        許多鄉(xiāng)民甚至不知郡望老爺姓甚名誰,每年納糧交絹只說是給朝廷,        其余一概不知。

    可見至少安化郡民眾沒有什么疾苦和困頓非要卓思衡一日之間門急白了頭去解決,        然而這不代表此地就沒有問題。

    卓思衡深感問題就出在這批和他吃飯的官吏身上。

    宴席之間門的菜肴多是本地特色,        倒也風(fēng)味獨(dú)特并無奢靡,        酒水也是本地泉水的新釀,        清冽甜香,不算破費(fèi)。然而酒過三巡,        何孟春何刺史忽然招呼大家一同以歡迎卓通判為題作詩慶賀,        還要人專門記錄,打算錄成一集冊流傳,        卓思衡差點(diǎn)把喝進(jìn)去的酒噴出來。

    不過就是一個小小刺史的接風(fēng)宴,        搞得這么附庸風(fēng)雅?

    誰知那些官員竟也紛紛列律排韻,竟真的你一句我一句的作起詩來!

    卓思衡跟隨曾大人也去過一些帝京的文人集宴,雖說也偶有詠和,        卻大多言之有物,        少有因一人一事便大做文章之舉,        再看聽著眾人作詩時神色頗為自得的何孟春,他心中大致明白了此地官風(fēng)情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何孟春到處題詩題字,        想必是自詡風(fēng)流文士,也以此道督促下屬,故而人人鉆研詩文,追求風(fēng)雅高意,對地方民務(wù)政事自然不是那般上心。

    席間門人人吟詠,唯有看似被強(qiáng)拉來的潘廣凌閉口不言,輪到他時,他便只冷冷說自己不是科舉出身,不懂詩賦也沒有雅興。

    卓思衡并不討厭他潑下的冷水,因?yàn)榇藭r自己也尷尬至極,只是心想這小子到底是沒在帝京官場混過,滿臉滿身滿口都把不屑厭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不過這卻不是他的錯處。

    想到此處,卓思衡對潘廣凌也多幾分欣賞,只是不好直說。

    總算等到作詩的由頭過去,何大人又熱情表示明天要和卓思衡同游附近名山秀景,帶他領(lǐng)略本郡大好河山。

    到任第二天就游山玩水確實(shí)不太好,然而卓思衡心中已有自己的打算,當(dāng)即同意,又面露難色問道:“只是本地鄉(xiāng)民口音甚重,不好相談,不知何大人平常游幸時如何與民同樂?”

    “不瞞卓通判,你方到此地自然難懂鄉(xiāng)音,即便我已滿任六年,仍是難解本地人話中土語啊……”何孟春笑道,“此次出游,帶一二可略通本地鄉(xiāng)音之人隨行即可,人若太多,實(shí)在壞了我們趁興而游的雅意啊!”

    卓思衡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后便只是微笑點(diǎn)頭,示意任由何孟春安排明日行程,此時長史崔逯卻忽然開口道:“在座諸位大多鄉(xiāng)音土話皆可入耳卻出音不正,唯有潘司事擅長此音此言,不若便讓他隨行相譯?”

    卓思衡看見潘廣凌的臉都要黑里透綠再漲滿紅色,仿佛隨時都要爆炸,坐他身邊的一二官吏似乎在座下也在拉扯著他的袍服下擺,明示他今天千萬別再懟人了。

    大概潘廣凌正想說些公務(wù)繁忙的生硬推辭,卻被崔長史提前開口截制道:“新任通判大人到地巡查郡內(nèi)風(fēng)土人情也是要緊公務(wù),若無言語相通者接引,怎好教大人領(lǐng)略民風(fēng)體察民況?又怎好之后再據(jù)實(shí)施判造福一方?此等重中之重的公事,莫不是潘司事也要推脫?”

    卓思衡不太喜歡自己被人在話語里當(dāng)靶子用,他見潘廣凌都快背過氣去的樣子,臨時起意,轉(zhuǎn)瞬已是笑意盈盈:“既然崔長史如此說,潘司事便隨何大人與我同往,路上為我講解些本地事略與民物鄉(xiāng)情,有勞了。”

    按照職位,潘廣凌是郡府衙門六曹里的工曹司事,卓思衡是通判,正好是他直接的頂頭上司,實(shí)在不必說有勞二字,然而剛才氣氛劍拔弩張,他這樣一說,倒給了一個臺階,潘廣凌就算再激憤也不好再發(fā)作,只能悶悶應(yīng)了,蹙皺的眉頭卻沒有疏張的意思。

    這眉頭潘廣凌一皺就皺到第二天。

    沿著山路行進(jìn)的路上,卓思衡看潘廣凌痛苦的表情,覺得有趣卻也有不忍。

    盤嶺余脈蜷曲交疊,正好將泉樟城圍在當(dāng)中,蒼巖迭起之處隨見奔急浚流,沿壁鑿山的道路雖還算平坦,但不過容下三四人并排,偶有往來行人,多要避讓。許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親民,何孟春遇見人便打招呼,可他不通土語,皆要潘廣凌翻譯。

    行至冷泉峰半盤山間門,有一處歇亭,牌匾所書“古巖亭”三字一看就知道又是何孟春手筆,但見一側(cè)還有石碑,上刻此亭紀(jì)事,又是何大人親筆。原來這亭子是他所修葺,蓋因“風(fēng)宜山景,人至忘歸,幸游于此,攜與朝暉”,卓思衡看畢,轉(zhuǎn)身對何孟春笑道:“此山名為冷泉,方才路人所言潘司事所譯,乃是山頂有一菩薩泉得名,何大人為亭造名‘古巖’,想必是用了唐文豪令狐愨士‘古巖泉滴滴,幽谷鳥關(guān)關(guān)’的典故?”

    有那么一瞬間門,卓思衡覺得何大人都要落下淚來,只見他仿佛終于尋得子期的伯牙,執(zhí)起卓思衡的手來,動容道:“我郡中這幾年往來官員無數(shù),文人騷客亦如云而來,唯獨(dú)云山你知我用典,可見你乃是天賜于我的蘭亭之交啊!”

    卓思衡覺得再說下去他雞皮疙瘩落地前,潘廣凌怕是先要吐出來,于是趕忙拍拍何大人手背安撫道:“大人謬贊了。至此人皆疲憊,然而此處山好云齊,我欲再上望見遠(yuǎn)處風(fēng)景,大人在此略歇息片刻,待我求得佳句歸來,與您討教一二。”

    何孟春確實(shí)累了,又聽卓思衡這樣說,立刻有了興致,只說在此也吟求好句待他下山,卓思衡朝前走了兩步復(fù)又轉(zhuǎn)頭,對著滿面鄙夷冷漠的潘廣凌說道:“潘司事與我同行吧。”

    縱然不情愿,潘廣凌還是陰沉著臉跟著卓思衡,一前一后繼續(xù)朝山上走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盐城市| 吴江市| 日照市| 安泽县| 大名县| 岐山县| 芜湖市| 隆昌县| 马公市| 宁化县| 南木林县| 灌云县| 建德市| 长沙县| 鲁山县| 海晏县| 马山县| 郎溪县| 卫辉市| 东丰县| 黑龙江省| 涡阳县| 德惠市| 凤台县| 武义县| 扬中市| 夏河县| 台前县| 革吉县| 桃园县| 任丘市| 兴业县| 新绛县| 广南县| 盘山县| 安阳市| 修武县| 祁阳县| 高要市| 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