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戰天遺迷-《不死不滅》
第(1/3)頁
獨孤敗天閑著無聊,將玉石傳給他的信息整理了一遍。不過,想想當時的情景還真是很奇妙:
當時他正在忍受**上的痛苦時,腦中突然出現一個影像。一個雄武的大漢出現在他的面前,高大的身軀,霸氣凜然,粗獷的一張臉盡顯豪邁,緊接著大漢開口道:
“我獨孤戰天橫掃武林,睥睨天下,敗盡天下各路英雄,武林獨尊,萬人景仰。不料求天道而受阻,雖初窺生死之秘,然而終飲恨收場。特遺精元石一塊,留予后人,完我未嘗之志。
余一身武功皆自悟,出于三流,超脫于三流,遺‘武論’一篇:
天下武人只知勤修苦練,少有人揣摩‘武’的本質,‘武’源何而來?少有人問津,如是而學,縱苦修一生,也難成大器。可用大、上、中、下四乘來分品武功。
下乘者,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按照先人的教誨修煉,不懂變通,根本不配談武。這類人根本不懂武,武重在一個‘悟’字,豈能局限于招式套路。
中乘者,能夠舉一反三,精研武理,自創武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就是常人所說的王級高手。王級高手心中有武意,知修心養姓、觸類旁通,但他們還沒有窺破武的本質,只略知武的源頭,達此境界者天下也寥寥無幾。
知道武的本質,方能達上乘。上乘者,師于天地,萬物皆可為師。心中有武意,無招勝有招,舉手抬足間皆是妙理,達此境界者塵世少見,也就是世人眼中的帝級高手。這類人不似中乘武者整曰閉關苦修,上乘者或笑傲于山林或嬉笑于鬧市,紅塵藏奇人,田野現麒麟。
大乘者,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堪破生死,達圣級,圣級高手已超脫塵世。
余深知,吾之心法驚濤千重缺陷甚大,九死一生,機緣巧合下方成之,故僅供后人參考。”
緊接著是一篇晦澀的心法。
誦完心法,獨孤戰天又講了一下招式的用法。
獨孤敗天終于明白困擾了自己家族近千年的問題。“盡學天下三流武功,武功終將大成。”這句話原來只是獨孤戰天所說的招式用法一段的最后一句話。前邊的大意是:武功達到一定境界,已經無招勝有招,但并不是真的無招,只是化繁為簡。而三流武功正是大陸公開,公共的武功,流傳的最久也最簡單,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招式。
這樣的招式初創之時可以說都是名震一時的絕技,盡管各家各派敝帚自珍,但時間長了,自家的絕技必然會流傳到江湖中,絕技變成了眾所周知的武功,因而不能再稱之為絕技了。千古流傳下來的公共武功當然是凝練的精華,單以奧義來說,這些武功遠勝于現今各家各派的那些所謂絕技。但是這些武功畢竟是公共的,你懂,他也懂,所以反而是那些不一定有精深奧義的各家獨門武功成了神功絕技。
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武學天才,化腐朽為神奇,最簡單的招式到了他們的手里也能成為奪人姓命的神功。這些人就是那些功力達到一定境界,真正懂得了武功要義的武人。
所以整段的原意是:武功達到一定境界,配合最簡單、最有效的招式 ,方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此時武功才算大成。
顯然獨孤戰天傳下的精元石不知出現了什么問題,不能夠成功的開啟他的精神烙印,使獨孤家的后人只得到了最后一句話:“盡學天下三流武功,武功終將大成。”歷史真的開了獨孤家一個大玩笑———一個千年的玩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论坛|
九江市|
临海市|
庆元县|
甘南县|
莫力|
怀化市|
牙克石市|
民勤县|
上饶县|
罗城|
黄石市|
玉屏|
嘉兴市|
都匀市|
大化|
峡江县|
郁南县|
华容县|
鲁甸县|
云和县|
焦作市|
桑日县|
安仁县|
赤水市|
元氏县|
博野县|
苏州市|
蚌埠市|
绥中县|
卢湾区|
靖江市|
五寨县|
平昌县|
盐亭县|
衡南县|
资兴市|
漾濞|
珠海市|
金寨县|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