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家四口都坐在火坑旁邊,手里端著一杯李嬸兒剛倒的綠茶,旁邊的小木凳上還擺著一盤瓜子和幾個橘子。 柴火在火坑里發(fā)出嗶嗶剝剝的聲響,火堆上架著一個三腳鐵架子,上面燉著一鍋豬腳煨黃豆。火堆旁邊的草木灰上放著一個燒水壺,剛剛已經(jīng)燒開了,現(xiàn)在是放在那里保溫的。另外一邊的灰里半埋著幾個紅薯,已經(jīng)散發(fā)出香甜的味道了。 這尋常的農(nóng)家味道最是勾人口胃,也最撫慰人心。 渾身上下被火烤得暖暖和和了之后,楊秋芝和文從勝去開了自家的門,把東西先放回去,然后再來李嬸兒家吃早飯。 姐妹倆就被留在這里烤火,順便烤幾顆板栗吃吃。 沒過多久,李嬸兒的兒媳婦王翠枝也抱著剛醒的孩子過來了。 南方農(nóng)村沒有暖氣,李嬸兒家里雖然在浴室安裝了浴霸,但是怕孩子眼睛被刺激到,冬天都是給孩子在火坑旁邊洗澡的。 火坑屋里兩邊的門開著,加上本就透氣的瓦片屋頂,燒不怎么起煙的干柴,就不會被熏到。 李嬸兒見王翠枝過來,立馬把孩子接到自己懷里逗弄著,好讓王翠枝去洗漱。姐妹倆也無事,拿起橘子和他一起玩。 那孩子不怕生,見到姐妹倆在逗他,咯咯咯地笑個不停。 王翠枝動作很麻利,不一會兒就把自己打理干凈了,過來的時候還提著一個裝了半桶涼水的提桶,另外一只手拿著一個小澡盆和小孩兒的包被以及換洗衣服。 文慧敏站起身,幫她把衣服和包被接了過來,然后還很懂地把衣服攤在自己的腿上烤著。 “小滿,你小時候我也是這么幫你烤衣服的,那時候你總生病,一冷到就會拉肚子,所以一到冬天我都幫你把衣服烤熱了再拿給媽媽幫你穿。” 文慧敏想起小時候,那時候她就是媽媽最大的幫手,后來爸爸不在家的那些年,她就成了唯一的幫手。 以前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覺得苦,妹妹那么小,媽媽每天還要干農(nóng)活,自己多做一點媽媽就能輕松一些了,現(xiàn)在想起來的時候有點心酸,但是都過去了,一家人越來越好,也就覺得沒什么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