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軍儀-《滅清之鐵血駙馬》
第(2/3)頁
鳳陽城的鎮守總督府內,薛老二,張煌言,張洪,孫虎,吳興業,高杰,劉澤清,劉良佐,黃得功,馬士英,路振飛,鄭成功等軍中大將已經等候多時了,會議室內鴉雀無聲,氣氛嚴肅。
隨著大明駙馬,天下兵馬大元帥周世顯入內,會議室的桌子上,一副嶄新的山河地形地圖被薛老二平鋪在了長桌之上,淮河南北數十里,大半個南直隸的山河地形,城鎮關隘,以及主要官道都被標注得清清楚楚。
這是周世顯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近三萬兩銀子,在大半年的時間內,派人繪制而成的,由此還培養出了十幾個地圖測繪師。
會議室內,薛老二手上拿著一根細長的竹枝,環視眾人一圈之后,指向了淮河以北,徐州衛以西,歸德府的方向:
“駙馬,諸位將軍,根據哨騎探知到的情報,清軍目前已經開始行動,預計將會在歸德一帶匯聚,整個河南,山東的綠營軍,以及從陜西潼關一帶調頭而來的近兩萬八旗兵,孔有德,耿仲明等部數千人,都將匯聚于歸德,清軍的總兵力或許在五萬左右。
同時,從左良玉那邊傳回的消息,順賊潰兵極有可能會竄入湖北,另外一路清軍或許會繼續派兵追擊,所以目前正在趕往歸德的這支清軍應該不會再有援軍,是一支孤軍。”
受限于這個時代的交通和技術,周世顯只有時間繪制淮河南北的地形地勢圖,其他地區的,仍舊是使用大明傳統的抽象派地圖,可以看一看,但是對于大軍作戰,幫助很小。
“此次會戰預計將在半月后正式打響,清軍主力大軍應該會率先拿下雎州,寧陵,歸德,然后再揮師南下,我軍現如今分成了三路,西面是劉良佐將軍,馬士英總督,東面是路振飛大人,劉澤清將軍,中路是駙馬親自領兵,高杰輔之,黃得功,鄭成功兩位將軍繼續待命。
西面戰場,我軍約有甲兵四千余,后勤民夫三千余;東面戰場有水陸戰兵近五千主力,后勤民夫近五千;這兩部兵馬負責牽制清軍側翼,同時防御清軍的側翼包抄,必要時候支援中路的主力作戰。
中路有近三萬甲兵,將是此次大戰的核心戰力,后勤民夫兩萬三千余。還有作為預備的黃得功將軍七千甲兵,鄭成功將軍兩千水兵,后勤民夫萬余。總共披甲士兵四萬五千余,后勤民夫四萬一千余。
這四萬五千余大軍中,野戰步卒三萬六千余,配備火槍一萬二千余,馬兵五千余,盾牌甲胄弓弩刀槍皆齊全,可陸地移動之火炮近九十門,虎蹲炮四十余門,四磅炮十門,大將軍炮三十余門,另外還有千斤大炮十五門。水營之中,大小舟船三百余,除去水手雜役,能戰之兵三千有余。
大軍目前已經準備妥當,三路大軍各部人馬大部分已經進入了各自的陣地。目前部署在霍丘-壽州,鳳陽-臨淮,盱眙-淮安一線。”
經過了周世顯的投入,南直隸域內的各路明軍都有了明顯改觀,至少除了他的本部兵馬之外,半年前贊助的那七十多萬兩白銀,一萬甲兵,在他的親自監督下,終于成了個樣子——甲胄兵器都已經齊全,軍餉糧食也較少克扣。
至少,這些兵馬都吃飽了,有力氣訓練了,不再是叫花子的樣子,也不再是瘦骨嶙峋,全身上下沒件甲胄,只拿著一件破損的兵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