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直隸風云初定,北直隸卻已經(jīng)是風雨欲來,李自成所率的大批人馬,自四月十三日從京城城開拔,走了四日后,便到了永平,距離山海關只有不到一百五十里。 在永平,大順軍輕松擊破了吳三桂布置的第一道防線。 當天晚上,李自成還接見了吳三桂派出的求和使團,雖然他不完全相信這些縉紳的說法,但也只是將這六人隨軍監(jiān)禁了起來,打算一同帶往山海關。 與此同時,李自成還派了前明降官,密云巡撫王則堯以大順兵政府尚書的身份前往山海關同吳三桂談判。 其實,便是到了這個時候,李自成對于招降吳三桂,仍舊是報有希望的。 他實在想不明白,對方除了投降自己,還能有什么更好出路? 不過,吳三桂在撤回山海關之時,對沿途實行的“堅壁清野,夷灶塞井”,也使得李自成心中有了提防。 這使得他的大軍從永平到山海關,因為繞路足足又走了四天。 而在這八天時間里,吳三桂的關遼軍不僅修補了西羅城城墻的缺口,還派人將守衛(wèi)寧遠城的大小火器運到山海關的西羅城中。 不過,嚴陣以待的關遼軍,并沒有引起李自成的高度重視,加上大軍連續(xù)趕了八天路,他當即下令麾下兵馬當晚養(yǎng)精蓄銳,暫不攻城。 原本,李自成是認定吳三桂一定會來投降的,他原本就有派吳三桂率本部人馬作為南征的先鋒,南下招降明將,平定南明的計劃,只是沒想到成了如今的局面。 而經(jīng)過周世顯的提醒,李自成雖然派袁宗弟去了山東,但也比原來歷史上多帶了一萬老營兵,以防萬一。 要壓服吳三桂,四五萬老營兵其實已經(jīng)綽綽有余,多出來的那一萬,是為了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滿清韃子的。 不過,當他看到山海關高大的城墻和西羅城上的十幾門千斤火炮時,心中還是不免有些擔心。 因為李自成的大軍并未攜帶大型火炮——大順軍多年來習慣于流動作戰(zhàn),并沒有火炮制造基地,也不重視火器在戰(zhàn)爭中的巨大作用。 這也不能怪李自成,他一直在中原和官兵轉戰(zhàn),從未跟滿清八旗兵交過手,盡管也聽說過八旗兵驍勇善戰(zhàn)的傳聞,但一想到明軍都能抵擋他們幾十年,便也沒當一回事了。 雖然不怕,但以防不測,李自成還是多帶了一萬老營兵,又讓唐通和白廣恩多帶了一萬前明邊軍中的精銳,比原本計劃中多了足足兩萬兵馬。 一夜之后,隨著太陽升起,大順軍也隨即在山海關外擺開了陣勢。 “父皇!” 李自成的養(yǎng)子張鼐帶了幾個親衛(wèi)騎兵,縱馬飛奔到了他的身旁,“各部兵馬已經(jīng)準備就緒,隨時可以開始進攻。” “關外有什么情況嗎?”李自成瞇了瞇眼睛,語氣平淡地問道。 “派出去的三十幾個斥候都已經(jīng)回來了,并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張鼐十分篤定地說道。 “哈哈哈,朕就說嘛,韃子怎么敢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