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君義明鑒:明者防禍于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知得知失,可與為人。知存知亡,足別吉兇。大軍行之,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舉,此非天命,必有內應。將軍不先見時,時至又不應之,獨守縈帶之城而不降,死戰則毀宗祀,為天下譏笑。呂虎威欲徑到南郡,斷絕陸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將軍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則失義,竊為將軍不安,幸熟思焉……” 只片刻之間,一封針對傅士仁性格特點的勸降書便被虞翻筆不加點的一書而就。 …… “吾跟隨主公多年,深得主公信重,又安忍背之!” 公安城內,看著被虞翻以弓箭射進來的勸降書,先前就是擔心自己被說動而不愿與其相見答話的傅士仁,此刻最終還是動搖了。 “將軍,主公待您雖厚,然將軍與關君侯卻向來有隙,為其所輕慢。將軍以為,您與主公之親能及得上關君侯否?且主公之基業終歸還是要傳與公子,而公子與關君侯之關系……屆時將軍您又如何自處?” 看著已然動搖、但卻仍在猶豫的傅士仁,一名被他新近招募而來的幕僚卻是跟他聊起了‘親疏’之論來。 “先生此言……” 聽到這名幕僚的勸說,傅士仁的心理天平頓時忍不住再一次向投降這邊偏移了一截。 “將軍莫非忘了前番之事?如今將軍又丟失烽燧,讓江東軍長驅直入……即便公子與關君侯能夠及時回軍,屆時將軍也難逃一個失職之責!” 眼見傅士仁還有些猶豫,這名幕僚立馬不失時機的以他前番被責之事,以及丟失烽火臺的失職之罪再推了他一把。 “唉,非吾不忠,實為形勢所迫也……” 回想起當初二爺那句‘若有差池,兩罪并罰’的威脅之語,如今丟了烽燧讓江東軍長驅直入的傅士仁,此時再也撐不住,心理天平終于完全倒向了投降一邊! …… “哈哈哈哈,君義此番獻城有功,本督來日必親為汝向吳侯請功……” 大開的公安城外,看著眼前手捧佩劍躬身而拜的傅士仁,接過其佩劍的同時,一臉得色的呂蒙也是象征性的出言寬慰了他幾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