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得知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出現育苗移栽的技術后,根本就不用考慮,劉禪隨即便一臉自信的對這移栽之法表示了肯定。 說起來,相當長時間內都是采取火耕水耨種植的水稻種植,到了東漢時,種植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 至少比起以往的那種放火燒草,然后也不耕田,直接放水播種的方式,現在播種前,至少已經會先耕田了,哪怕只是粗耕。 “只不過,單是粗耕還不夠,還得耙田、整地。移栽之時也要保持合適的距離……” 末了,也不顧龐統等人的驚訝,劉禪也是毫不介意的將自己那所知不多的水稻種植知識一一說了出來。 “公……公子從未種……種過田,何以會如……如此精通這耕……耕種之道?” 聽完劉禪這頭頭是道的水稻種植‘講座’后,從小就是在屯田放牛生活中度過的鄧艾,卻是替隨行眾人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呵呵,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路嗎?只要是糧食,精耕細作之下,怎么著也比刀耕火種強吧……” 面對鄧艾提出的這個疑問,劉禪隨口便給出了一個看似十分合理的解釋。 “公……公子英……英明!” 對于劉禪所給出的這個理由,眾人也是不得不承認十分有道理。畢竟自古以來,華夏的各種農耕技術不都是這么發展過來的嗎? “傳本公子命令,凡還未播種之田,皆按本公子所說之法,以育苗移栽之法精耕細作……” 既然發現了可以改進之處,那自然不能置之不用不是? 所以,就在這春耕巡視的路上,一道推廣育苗移栽的水稻種植之法,隨即便在劉禪這位州牧兼集團少主的命令下發布了下去。 “順便告訴百姓們,若是誰能找到產量更高的水稻良種或是消息,只要證明為真,本公子定重重有賞!” 末了,為了更進一步提高水稻的產量,劉禪更是開出了高額賞金的懸賞,走起了群眾路線來尋找優良稻種。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