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原來,與江夏郡還只是可能因賦稅太高引發民變不同,這長沙和桂陽兩郡,同樣是因為劉禪減免荊州百姓賦稅口算之事,此時卻是已經爆發了大規模的百姓抗稅‘鬧事’和逃亡。 “至尊,桂陽、長沙新附未久,民心本就未定,此時萬不可過于嚴刑峻法。當施以懷柔之策,方可安定民心啊!” 見孫權盛怒之下就要暴兵鎮壓,張昭又是趕緊開口阻止。 “張公,法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罰以威小人?此為先令后誅,不欲使有犯者耳。公以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然不得已而為之耳!” 搖了搖頭,對于張昭提議的懷柔之策,一向堅持亂世用重典治國觀念的孫權,卻是并未同意這一同樣老成持重的意見。堅持要以強硬手段,給這長沙、桂陽百姓來個殺雞儆猴。 “另傳令刁嘉,稅賦之事乃國家大計,焉能朝令夕改,受刁民脅迫?著其嚴加防范,若有刁民鬧事,一律誅之!” 末了,不僅否定了先前張昭建議的減免江夏部分賦稅之事,孫權更是對刁嘉下達了與長沙、桂陽完全相同的鎮壓命令。 其實說起來,相比于曹劉兩方在治理地方時以安撫為主的方式不同,從孫堅開始,孫家父子三人,對于治下百姓所采取的治理方式,其實都是相當粗暴的。 只不過與孫堅孫策在對待世家大族時以打為主,以撫為輔的策略不同,孫權繼位江東之主后,在對待江東世家大族的問題上,倒是反了過來,采取了以撫為主的策略。 因此,在這些受其拉攏的世家大族幫助下,從表面上看,江東倒是穩定平靜了不少。 但其實若是從骨子里來看,孫權與其父兄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區別,仍是信奉亂世用重典的觀點。 因此,面對這次因為劉禪減免荊州百姓賦稅口算引發的動蕩,孫權的第一反應就是鎮壓,卻是壓根兒就未想過懷柔二字。 在他看來,所謂的懷柔不過是縱容而已。即便這一次通過懷柔的手段解決了問題,但下一次呢,難道繼續退讓? 所以,未免有一就有二的事情發生,這把事件從萌芽狀態上掐滅的辦法,自然就成了他的不二選擇。 “至尊,此事起因乃劉禪小兒欲收買民心所致,不如派一使者前往江陵,責其收回此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