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過去也是我犯渾,怪不得堂嫂你,但凡是正常人,都看不慣以前的我。過去的事就不提了,咱們凡事往前看。” 原主的仇都報了,原主的黑鍋也該甩了,趙葒是真不想提陳年往事,便道:“作坊的事,還是按照咱們以前定下的規(guī)矩,堂嫂只管放手去管。另外養(yǎng)豬的事,堂嫂還得再多找些人,就那點肯定是不夠的。” “那得養(yǎng)多少豬能夠?”說起正事,沈氏忙問道。 “四指膘以上的大肥豬,少說一年也得消耗幾百頭,估摸著一天兩頭是能勉強夠用。另外收豬的事兒也不用停,咱們的需求量大。”趙葒估算了一下豬的重量和出油率后,對沈氏說道。 肥油是百姓餐桌上唯一的油星,想要靠買豬肉根本不夠用,還得靠自己人來養(yǎng)殖。 至于護膚品的原材料,找機會研究一下植物油才是王道。 沈氏掰著手指頭算了一會,只得出個大概的數(shù),她一個鄉(xiāng)下婦人,太大的數(shù)算不出來。 趙葒沒有告訴答案,沈氏既然要管著作坊的事,算賬就是基本功,不會可以學,總不能讓趙葒沒事給她打下手,那還不如趙葒自己去做主了。 在沈氏離開之前,趙葒又詢問了自家的地里種的是啥,回頭讓韓先生帶著四小只去收三分之一的地,算是拿了租子回來,也省的他們都是新手再禍害了糧食,會讓村民們心疼的。 至于趙葒自己,她寧可進山采藥去,也不想務(wù)農(nóng),原主這具身板再如何調(diào)理,也達不到健康的狀態(tài),沒必要跟自己過不去。 事情都安排妥當了,趙葒便又鉆進藥房去,她的養(yǎng)生茶存貨量不算多,還得多準備一些。 雖說空間里有些許的時間差,但趙葒盡量不去依賴空間,怕萬一某一天空間突然失靈了。 可偏偏有人就見不得趙葒過兩天順心的日子,她的養(yǎng)生茶還沒做多少,便有不愿意見到的人又上門了。 “你來我家干啥?我娘都說不會和你們李家人往來了,你非得上門找不痛快,是想挨揍還是咋地?” 院子里傳來趙靈秀清脆的罵人聲,趙葒皺了皺眉頭,如今李家只有李紅娟一個,除了她不做其他猜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