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看南洋,看天竺,看河中,陸齊的‘征服’與蒙古人的征服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道路。 后者雖然摧毀了大片土地上的統治階層,但也吸納了殘存的‘他們’,色目人以極快的速度在蒙古帝國的權利金字塔內上位。蒙古人吸納了他們,卻從沒有真正的改變/同化他們。成吉思汗與他的子孫,在文化產業上毫無創造力,蒙古人的鐵蹄踏遍了歐亞大陸,卻也只是鐵蹄。 可陸齊的封國、藩國,顯然是涉及到了‘文化意識’層次,這種層面的交鋒比之單純的武力更費人精神與時間。 當然,有一樣不能否認的是,陸齊軍的武力較之歷史上的蒙古騎兵更依賴后勤。 “難道沒有火炮,老子的大軍就不能打了?” 內書房里,幾個梁山泊舊人面前,陸謙少見的暴起了粗口。 就算沒有火器,陸齊軍的戰斗力也該是整個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他們的組織作訓、待遇撫恤、武器裝備以及軍心斗志,都是世界最頂尖的。 “陛下息怒。近些年間火器普及,將士攻堅克險,多賴火炮犀利,百姓民間亦多聞火器威名,以至天下間很是有些厚火器而薄刀弓之聲音。就是朝中大臣亦是如此。”畢竟火器著實犀利,不是刀槍弓馬等冷兵器可比。 “火器強而刀槍弓馬弱,幾成定性!”這當中可少不了陸皇帝的主張,因為他要壓服塞北。大肆的宣揚槍炮藥包的威力,那是陸謙的一貫主張。 “然此事與我軍將士又有何干?刀槍弓馬也好,槍炮藥粉也罷,皆為我將士所持之兵器也。如梁山砲于多梢炮,如板甲于札甲。陛下先前箴言,軍伍以人為根本,臣等萬不敢忘。”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