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哥哥這說的是哪里話。小弟剛剛上山,寸功未立,就在這聚義廳上坐下了一把交椅。心中正是發虛。如今得此差事,喜歡還央不過,萬不敢有半句怨惱。” 如此,湯隆上山的第一件大事就此給定下了。陸謙取黃金二百兩于他,再派了兩個嘍啰隨從,一同前往東京。第二日大清早,休息了一夜的湯隆就匆匆下山去了。 …… 寒風呼嘯,雪花飛舞,樹枝上掛滿了冰霜,猶如美麗的銀條,隨著呼呼的北風飄動。地面和房頂上都變成了白色世界,房檐下也掛著一串串的珍珠,這個時代的冬季真的比21世紀冷多了。 就在梁山泊大練兵,招攬匠人,整頓兵甲的時候。不遠的清河縣中,武松卻也在經歷著人生的一大喜慶,他被當地知縣征召為縣兵都頭了。 自從蔣磊被破,梁山氣焰囂張,聲勢一日大過一日。知府鄧同下令各縣整頓土兵義勇,待來年共同征剿梁山。這清河縣本是愛理不理的,因為先前的梁山賊寇,活動區域盡在那鄆城縣,從無到過清河。后者自以為可高枕無憂。 卻不想,那梁山賊氣焰囂張若此,竟將整個水泊周遭縣境盡數圈了,要錢要糧,不時的還有地主鄉紳遭害。就只清河縣,便有兩家大戶被滅,多家地主受還害。 這便讓清河知縣感到難受了。 但是清河縣在武力上是真真不如鄆城,縣衙下的馬步都頭,無一能任事的。且財力也遜色于鄆城不少。如此拖延來,直到了冬季里,月前新任的濟州兵馬都監上任,府尊再次嚴令各縣征召義勇以被來年春后戰事。清河知縣只好順水推舟,招呼縣境中的大戶富商商討此事,后者們些許日子來也吃了梁山的苦頭,紛紛解囊捐獻,至此清河縣始是有了這第一支義勇。 人丁三百余人,配有刀槍棍棒。 但清河有兵無將啊。縣衙里的馬步都頭,無一人敢正眼去瞧那梁山,豈是能領兵之人? 這時候有人提起了武二郎武松的名頭來,清河知縣就索性讓武松做了這督轄三百余人的都頭。于那武松可謂是一步登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