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僅僅是地表上張北清理出來的這一部分就讓王老二看的頭皮發麻。 這玩意如果交給他,那大概率最后的選擇是直接將周圍十米范圍內的所有泥土全部挖出來,然后用水一點點的清理。 相比于一點點挖掘的工序,毫無疑問這種全部挖出來的操作要耗費巨長的時間。 以現在張北清理出來的這一部分來看,那至少也要三到四天的時間才能保證不進行任何損壞給清理出來。 沈峰不知道從哪也找到了一個四匹葉,清理完之后和王老二站在了一起,看著張北一點點處理泥土。 “哎,你怎么知道這塊會有根須的?” 看著張北的刷子莫名拐了個方向,沈峰頓時瞪大了眼睛。 甚至他都沒看明白,為什么突然之間就要拐了個彎,明明之前這個方向都沒什么根須,總不可能是安了透視眼吧? 張北將一個小石頭丟到了一旁,隨后拿出水壺喝了口水。 “東須前探,南須上探,北須下探,西須落跟,這是我總結出來的經驗,一般的林下參都可以用這套理論?!? “如果是山體的背面的話,基本上就是將東西對調,南北不變,一些情況復雜的林下參用這種方式很容易就能判斷出大概得根須。” 張北雖然說很多時候都是依靠著老白來跑山,但能當上把頭子,本身的本事也要過硬。 更何況有老白的幫忙,他總結出一些通用性的經驗不成問題。 王老二和沈峰將這句話深深的刻在了大腦中,并打算回去之后就和跑山人一起分享一下。 經驗這種東西,永遠都是需要去總結,去記錄。 跑山人現在依然還能活的不錯,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著一代代將經驗總結出來。 張北家里的那個箱子里,放著不少之前的跑山人總結出來的經驗。 “以后你們要是遇上了這種情況復雜的林下參,可以通過判斷根須的辦法保證自己清理的時候不會對隱藏的部分進行損傷?!? 聽到張北的話,王老二和沈峰也不顧上尋找林下參了,而是站在一旁用心觀察起了張北的操作。 現在張北處理的是北邊的根須,根據北須下探的原則,那這部分根須藏得就會很深。 所以看張北挖掘的速度會加快不少,每次的深度也要比之前更多。 搞清楚了大致的原理,王老二搓了搓手看向了沈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