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老夫子不假思索,道:“帝王承天獨運,人有閣臣六部,制有祖宗之法,善斷善辨便足以成為明君。所謂善斷善辨,無非有認人之明,有疾苦之識,再配以心中良善與正氣,使得能臣干吏拔群,奸臣小人無容身之所,則朝政清明,即使生亂也不過是疥癬之疾。” 秦河點點頭,圣君千年難出世,但明君的要求就低多了。 簡而言之就一句話:不要被糊弄了,就算是明君。 木匠皇帝雖談不上明,但他有一點值得贊揚,就是沒被東林那一套圣君言論所糊弄,終其一朝,一直牢牢的將王朝的糧餉命線抓在手里。 還讓魏忠良完美的成為了一張擋箭牌。 反觀崇正,就太嫩了。 幾句話一忽悠,不僅將魏忠良殺了,還扶持東林繼續做大。 當滿朝盡是東林之時,他這個皇帝,就成了籠中的金絲雀,高興了哄一哄你,不高興了群起逼宮。 等崇正反應過來,已是太晚,親自下場借錢,不過是驚慌失措的補救,結果必然是顏面盡失。M.cascoo.net “第二問,若是帝起于微末,如何?”頓了頓,秦河又問。 “帝起于微末,親歷民間疾苦,識眾生面相,正合明君之道。”老夫子點點頭,道:“古往今來,圣君或生于微末,或起于草莽,或經延苦難。只是圣君千年一遇,需時需運,更需帝王之術,已非三言兩語能說清。” 秦河點點頭,又道:“第三問,夫子如何看待李闖?” 這一次,夫子沉吟的時間最久,但話語,卻最為簡潔:“此人,不行人君之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