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很快,烏云垂落,化作傾盆。 雨幕濃厚,似要將這半年欠下的雨露,全部歸還。 從樹梢,從墻角,從沙化的山頭緩緩匯聚,變成溪流,再變成洪流,涌入干涸的湖床。 大地、山川、樹木,還有無數泥土中等待發芽的野草種子在瘋狂的汲取蒼穹之上降下的甘霖,“咕咕”作響。 春回大地,云澤鎮的春天只是遲來一步,它終將趕上。 用不了多久,待草木回歸,魚兒洄游,湖底的白骨化作淤泥,這里又將恢復成繁華的水鄉小鎮。 至于那雨夜前那震天動地的打斗,將成流言與傳說,任人編排,直至成為飯后茶余的怪談。 此刻,若是有一雙眼睛從蒼穹之上的云端俯瞰大地,便能發現,偌大的魯地以云澤鎮為中心,雨幕不斷的向外擴散,直至覆蓋整個魯地。 春雷滾滾,降澤人間。 這一年的魯地,必是風調雨順。 …… 三天后,秦河踏上了回程之路。 朝廷大軍早于半月前班師,皇帝下旨,著魯地總督孫元化籌集種糧,督促魯地春耕,務使再生民亂。 半月后,朝廷大軍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浙地來的回浙地,徐州來的回徐州,九邊來的回九邊……一路不停的分流,等到了京城,就剩飛魚衛的三百多人和京營的四千人。 魯地之行,先敗后勝。 飛魚衛折損兩百余人,京營更慘,兩萬人就剩四千。 焚尸堂包括焚尸所也折損了不少人,其中南城焚尸所全軍覆沒,西城焚尸所僅剩兩人。 但奇跡的是,東城焚尸所竟未損一人,十二人去,十二人回。 離京數月,東城焚尸所眾人走在熱鬧的碼頭上,大包小包背在身上,喜氣洋洋。 秦河優哉游哉的騎在牛背上,吸了一口碼頭混雜著銅臭、汗酸、塵土、牲口和食物的空氣,感覺神清氣爽。 魯地之行數月,去了很多地方,比來比去,還是京城的碼頭更令秦河懷念。 這里有如流的商賈行人,這里有五湖四海的方言,這里還有無數的人間悲喜,這里有紅塵滾滾。 天下再亂,也不會影響到這里繁華半分。 東城焚尸所。 值班官差凌忠海、高林坤還有楊白頭操辦了一個簡短的歡迎儀式。 十二人凱旋,這對東城焚尸所來說,也算是榮耀,說出去凌忠海也是有面兒的。 儀式過后,眾人鳥獸散。 徐長壽迫不及待的帶著魯地特產去敲豆腐西施楊巧兒的門,李鐵狂奔回家,焚尸匠們上街覓食的覓食,去老巷口的去老巷口。 秦河則回了焚尸房。 焚尸房內還是走時的樣子,唯一的變化是,那砌的歪七八扭的灶臺上,居然多了一口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