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后身體上的頑疾,一直都是李二的心病。 好在回去的及時,經過御醫的細心調理,很快便恢復了過來。 但對沐九歌之前的話語,李二的心始終無法平靜。 關于皇后的只言片語,天妒英才這句話讓李二無比的重視。 他很是懷疑,那個結果就是觀音婢身上與生俱來的那個頑疾導致的。 …… 宣政殿上。 李二俯視群臣,救災的物資早就撥發下去了,但對河東道地區的災情的幫助,微乎其微,這讓李二很是心急。 好在之前在沐九歌的家中得知良策,否則的話,他這個皇帝恐怕就要低頭向他人求助了。 “眾位愛卿,河東道地區大旱,導致百姓顆粒無收,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朝廷雖然已經撥發賑災糧款,但依舊是杯水車薪。” “尤其此時邊關戰事吃緊,突厥一直對大唐虎視眈眈,不知道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自古以來,上朝時,群臣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報喜不報憂。 要不是沐九歌用話點醒自己,恐怕他依舊被蒙在鼓里。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百官全部沉默無語,誰都不敢在這個時候肆意開口。 此乃天災,不是他們能夠解決的,萬一提出的建議無法得到采納,反而會讓陛下更加憤怒。 “啟稟陛下,此時大唐正是多事之秋,河東道地區的緣故,已經導致大唐國庫空虛,所以臣建議,當休養生息,不宜有其他動作。” 面對陛下的審視,房玄齡主動踏出一步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個自認沒有絲毫瑕疵的說法。 “臣,附議!” 話音剛落,杜如晦也上前一步,很是支持這樣的說辭。 “臣等附議!” 群臣見狀,也紛紛表態支持。 “可有愛卿有不同的意見?” 對于這套說辭,李二早就心知肚明,同時也在心中嘆息不止。 那小子的話語,在這些大臣們的身上,全部應驗了。 到底是群臣都是酒囊飯袋,還是他們始終對自己有異心! “陛下,此乃天災,非人力能夠阻止,只有順從天意,才會安然渡過難關。” 房玄齡再次開口道,他明白陛下這么問的目的是什么。 必然是對這種保守的想法不滿,但現在的大唐,實在是經不起折騰。 所以,不管陛下有什么樣的想法,都必須阻止,休養生息才是王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