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五月的汴京已經進入盛夏,明媚的陽光將一切都照得發亮, 一陣陣熱浪從遠處席卷而來,但整座城卻顯得格外有活力。 人只有經歷挫折之后,才能更加沉穩,也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汴京城的老百姓也是如此,在經歷了數次圍城,戰爭頻發后,一些人已經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 除了放寬心地生活,許多人也在努力地奔波。 或者說,多多少少退去了一絲輕浮。 汴河和蔡河的渡口運輸貨品的船只,絡繹不絕。 大宋河運空前發達,推動的商品經濟史無前例地增長,無論是前代的大唐,還是后面的大明,在商業方面,恐怕都沒法與大宋比。 而街頭的流浪漢也少了許多,大概是去年開始的新農政使然,不少無田者領到了田。 據說新一輪的承租田政策正在醞釀當中,這自然是好消息。 不過還有更好的消息。 五月初二傍晚,從京兆府傳來的確切消息:金軍退兵了。 金軍撤退的很隱蔽,悄無聲息撤走。 陜西也是探查數次,才確認了這個消息。 雖然婁室受到重創,卻一直為撤兵,這意味著金軍隨時有增兵的可能。 但現在撤兵,就意味著,后面沒有援軍了。 西線的金軍退兵,河東路太原府的戰局進入宋軍圍太原階段,河北的趙州、邢州、冀州都陸陸續續在重新集結軍民。 而東線的金軍更是以大潰敗逃回河間府。 五月初三的報紙頭條:金軍被全線擊退。 這個消息,就像往東京城扔了一顆炸彈,直接引爆了今天的東京城。 茶館、酒樓,到處都在說這件事。 有說書人說得好的,被賞得盆滿缽滿。 不僅僅汴京一片歡呼,消息也傳到洛京,洛京城內的民眾更是奔走相告,喜不自禁。 陜西六路乃西北重鎮,陜西一失,金軍順勢下潼關,兵鋒直抵洛陽。 現在陜西守住了,洛陽百姓怎能不高興? 可有人歡喜有人愁。 陜西戰死數十萬,上黨一戰,數萬人埋骨青山,東線的滄州守衛戰,何曾不是慘烈? 無數家庭失去了他們的支柱。 就說慘死在上黨的禁衛軍士兵,他們當中不少人籍貫都在東京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