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完顏宗望還活著,對于趙寧來說,總歸是一件好事。 金國朝堂對立得越嚴重,他的時間越多,壓力相對越小。 不過趙寧并不知道完顏宗望還活著,甚至張邦昌在隆德府稱帝建元的消息也尚未傳到東京城。 六月初二,東京城,一場夜雨后的清晨,汴河之上彌散著淡淡的水霧。 天光慢慢展露,夏風拂過青蓮。 船只切開水面,滿載貨物。 此時的渡口已經車水馬龍,忙得不亦樂乎。 空氣中帶著泥土和青草的芬香,路邊的小鋪陸陸續續開業,一輛輛車在渡口載滿貨物后,將貨物運送到指定的地方。 宋代商業發展,打破了唐代的坊,商品增多后,官府在城內會建造許多專門為商人囤積貨品的地方。 這種地方的官方名稱叫“塌房”,在大宋朝各個城鎮都普遍存在。 不僅僅商人可以囤積貨物,私人也可以囤積個人用品,不過是要交錢的。 這種制度,在大明朝建國初期,被朱元璋在全國各地大規模推行。 從目前塌房的儲存數來看,東京城內的大宗商品在逐漸增多。 例如糧食、果物、油、鹽、布匹、絲綢、藥品等等。 中原王朝便是如此,只要沒有戰爭,只要給民間以喘氣的空間,他們很快會自己休養生息,慢慢恢復。 “號外!號外!李綱李相公回京師了!號外!李綱李相公回京師了!被任命同知樞密事!號外!” 一大早上的,賣報郎就在繁華的地段吆喝起來。 東京城的人們對報紙也開始慢慢習慣。 而且喜歡讀報紙,某些讀書人,幾乎每天都會買一份,密切關注朝廷重要的風向變化,那些不識字的,就喜歡聽人說。 “給我來一份,給我也來一份。” “真的嗎,李相公回來了!” “官家圣明,終于將李相公召回來了!” “……” 剛出了宮,準備出城去走一趟的趙寧,聽到路人的議論,不由得好笑。 看來東京城的老百姓,對李相公的歸來,還是很激動的。 李綱十天前就低調入京,六月初二,任命詔書流程走完了,同知樞密事,也就是之前孫傅的位置,副樞密使。 且兼任河東東路、京東東路總制置使。 兩路軍政大權一手抓,任務是重組東路防線,迫在眉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