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承光成年了,馬上就要十九歲了,已經從當初那個還在襁褓之中的嬰兒,成長為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的大男子漢了。 在雍州牧這個位置上干了四年的時間,李承光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再往后的一年里,李承光便回到了朝廷,開始幫助李元吉處理政務。 以李元吉當下的這個年齡,處理政務自然是不在話下的。 雖然年紀逐漸的增長,體力也與以前不可相比,但這些年來李元吉卻一直沒有拉下鍛煉身體這件事情。 四十歲出頭,這個年紀對于后世來說,正值壯年,對于現在來說,也并不算太大,當然,放在古代這個人均壽命并不長的時候,這個年齡其實也不小了。 太子在逐漸的適應,老臣也在逐漸的退去。 去年的時候,第三屆任期如期到來,一直被李元吉重用了十多年的房玄齡,也退了下去。 馬周接替了房玄齡留下的中書令,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個,張行成則改任尚書左仆射,成為了僅次于馬周的那個,大臣們的變動還有很多。 而第一屆十五個內閣成員,如今還在的,僅僅只有五人,老的老,去的去,早已不是當初熟悉的那副模樣。 時光冉冉,歷史的車輪正在一步步的前進著,這些年來,歲月又曾饒了誰? 就連李元吉的額頭上,也都出現了一絲皺紋。 神元十七年,正旦朝會,看著那熟悉又陌生的大殿,大臣們。 已經步入五旬的宋忠,在朝會結束之前,拿出了那份早已準備好的圣旨。 李元吉無恥的剽竊了后世的一些東西,比如說現在的圣旨,事實上在宋朝以前,并不叫圣旨,歷史上的唐朝,圣旨的格式是門下二字開頭的。 李元吉覺得這樣不夠突出皇族的威嚴,皇族已經放棄了太多本該屬于他們的權力,現在只希望在其他方面可以確保皇族的地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