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科舉之道-《唐朝最佳閑王》
第(2/3)頁
對于這樣的結果,李元吉自然難以感到滿意。
“科舉的目的是什么?”
馬周猛然一愣,神情有些遲疑的望向李元吉,下意識道:“自然是為國家選拔良才。”
“那國家都需要什么樣的良才?”李元吉繼續問著。
“治世之能才?”李元吉的態度讓馬周有些疑惑,甚至稍稍動搖了本心,語氣稍有些不太堅定。
“不錯,國家所需要的正是治世之能才,秀才科考經學與時務策,進士科考經學、時務策以及詩賦,明經科更是以儒家經典為主,可為何僅是立于朝堂之上的才是治世之能才,難道國家就不需要朝堂之外的能才嗎?”李元吉微笑著說著。
儒家經典主要是以提升人的品德為主,所以古代的科舉考試也特別在意這些,但是同樣的,一名官員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或許可以說品德與能力不相上下,兩者缺一不可。
可真要來個二選一的話,估計那些考生倒是更愿意選擇能力。
“朝堂之外?”馬周愕然一愣,沒搞明白李元吉的意思,這科舉又與朝堂之外有何關系?
看著馬周的反應,基本上也就能夠理解古人的整體思路了。
華夏民族的沒落,看來也并非沒有道理的,倘若一直照著這種模式發展下去,華夏民族的沒落最終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沒有了大膽創新的精神,上位者擔心自己的地位而選擇愚民政策,結果導致‘金字塔’結構的出現。
科舉考試是打破世家壟斷的關鍵因素,可實際上科舉考試也不過只是制造了另外一個‘金字塔’而已。
自己不是皇帝,也活不了上千年的時間,沒義務,也沒責任去推動這些改變,但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同時也為了滿足一個屌絲心中的抱負,李元吉必須要去推動這件事情,至于后果,他沒有機會去想。
“倘若有人善于耕種,他家的產量每年均有所上升,假如有人可以令田地在干旱之年有所收入,而不是顆粒無收,可這樣的人沒有能力參加科考,那么他對國家有沒有用?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英山县|
镇宁|
交城县|
屯留县|
四平市|
延寿县|
本溪|
SHOW|
宁南县|
岑溪市|
隆子县|
华宁县|
运城市|
曲周县|
太湖县|
绍兴县|
徐汇区|
安宁市|
罗城|
鄂伦春自治旗|
库车县|
改则县|
奇台县|
轮台县|
柘城县|
元氏县|
舟山市|
逊克县|
齐河县|
淄博市|
鞍山市|
巴青县|
长治县|
桂东县|
延安市|
甘德县|
如皋市|
高青县|
潜江市|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