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還有太府寺主簿、太府寺丞各一人。 當然,還提及到鄆王王府的管事。 都茶場是什么衙門? 這是蔡京當年為了給宋徽宗趙佶搞錢,設立的賣茶引的部門。 而鹽鐵司就不必多說,它里面有都鹽案、茶案、鐵案這些衙門,都與鹽鐵茶有關。 什么? 這不重復了嗎? 這不算什么,因為這是我大宋朝的衙門,重復兩個不是再正常不過嗎? 那太府寺的人怎么又牽扯進來了呢? 因為太府寺下面有茶庫、汴河上下鎖、都提舉市易司、香藥庫等部門。 當然,太府寺下面還有許許多多部門。 太府寺下面也牽扯到茶? 沒錯,也牽扯到! 這就是大宋朝的特色之一:冗官! 沒有最冗,只有更冗。 太府寺是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搞的一個單獨的衙門,掌管國家財貨政令,與司農寺并列,幾乎快要把大半個政府部門的事都要干完了,你說它下面有多少部門,多少官員? 而王安石走后,變法派和保守派爭得你死我活,后來變法派的蔡京掌權,怎么可能廢掉太府寺呢? 但蔡京又搞了一個都茶場出來,開始用茶引斂財。 這樣層層疊加,我大宋朝的衙門日積月累,官員人數蹭蹭上漲。 官員有職位,有俸祿,能外快,不干活,職能重復,相互推脫,何樂而不為! 所以,王尋這個案子,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子。 拔蘿卜帶泥,在大宋朝做買賣,還是做茶和鐵的買賣,自然是和這些衙門都打傷了關系。 這不,朕的錢都在朝朕揮手! 也順帶著做掉一批尸位素餐的官員,為朝廷節約人力開支。 一個字:爽! 此時的東京城還不知道,靖康以來,最大的案子,即將來臨。 這是一場腥風血雨,且第一次暴露了靖康以來內部尖銳矛盾。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