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過瓊花脾氣很好,被詹姐說了也不生氣,努力去學習,從來沒在同一個問題上犯第二次錯。 啥事兒都挺好的,就是鄰居有點讓人難受。 敖箐也沒想到,詹家村村長給她安排的老屋居然就在羅爺爺租的房子的斜后面。 詹家村算比較平坦的,但依然有緩緩的坡度。 這里的房子修建是順著地勢來的,很可能下面那家的屋頂就是上面這家的后院。 敖箐住的這個老屋后門出去,一條半米寬的小徑,左前方坡下就是羅爺爺租的老屋,兩層半的樓房。小徑邊上這間是雜物間,以前是堆放漁網和曬海貨的工具的,另外一半的屋頂就是個曬臺。 這住得,抬頭不見低頭見,挺磨人的。 老房子很大,樓上樓下一共七間房。 原來樓下是雜物間,堂屋,還有一間臥室。樓上是原屋主孩子們的房間。 早些年原屋主跟大兒子出海再也沒回來,他老婆改嫁,帶走了最小的兒子,剩下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守著老屋。 后來兩個女兒出嫁了,兒子也失蹤了,這老屋就空了下來。 因為死于海難的男主人跟村長是同一個曾爺爺下來的兩房人,平時看守老屋的責任就落到村長家。 敖箐住進來之后,村長找人幫忙把樓上收拾出來給他們住。原主人的臥室給鎖上了,連帶臥室旁邊那間雜物房也干脆一并鎖上。 樓上的四間房足夠住,詹姐的女兒跟家里表姐妹玩不到一起,找了個借口也搬了過來,跟羅薇住一間屋。 樓下院子里有一個青石水缸,是用來養小魚蟹貝的。 之前打魚回來那些小雜魚賣不出去就自己養著吃。農村這會兒可沒有冰箱,都是現吃現殺。要是死魚多,也會用海鹽腌上掛在廚房后面的通風處陰干,要吃的時候取下來泡過水,然后合著菜燉。 忙起來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進入七月中旬了。 白天熱得根本在外面待不住,漁民也是半夜兩三點出海,早上七八點就回來。 下午會去趕海,撿一些雜魚小蝦回來熬一鍋粥,再弄幾個餅子就是晚飯。 村里弄了海帶養殖場后,早晚都會安排人去巡邏查看,夜里也有人守在木排上提防有人使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