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士族、寒門-《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
第(2/3)頁
但袁沛接過書冊的第一時間并沒有去看具體內容,而是對著書本本身研究起來。
問道:“這就是你新做出來的紙,確實較之以往的要強上不少,其光滑程度不輸布帛。
看你母親來信中說,說你認為這造紙之術關系到我袁家未來,這是為何。”
李皓回道:“這事我本來早該和父親商議,只是想著時間還早,所以就忙著訓練部曲之事耽誤了。
既然父親如今問起,那我便和父親說說此事,請問父親認為我袁家能屹立百年靠的是什么。”
袁沛聽后,雖然不太明白李皓為什么問起這個問題,但還是問道:“那自然是我袁家門風高潔,百年來一直重視子弟教化,是以自前朝時便能人輩出,這才一步步將我袁家門楣光大。”
“父親說的很對,但我認為這其中的關鍵便是教化二字,那用什么東西教化人心呢。”不等袁沛回答,李皓自顧自的說道:“那便是靠的圣人典籍,靠的是族中那堆山填海的書簡。”
袁沛到此還是不太明白李皓意思,問道:“所以這和紙有什么關系?”
李皓沒有回答,而是說道:“父親,等會我讓你看一樣東西,您就知道我要說的是什么了?”
隨即轉身走到營帳門口,喊來自己的親衛去自己營帳中拿一個包袱。
袁沛此時倒是頗有定力,也不管李皓在折騰什么,自顧自的便看起了書冊,看著看著就入神了。
畢竟李皓在編這本書冊的時候可是花了大力氣,基礎模板是套用了曾公亮編的《武經總要。
但在這之上,李皓做了很大的改進,其中不僅有各個攻城器械的總體介紹和繪圖,包括尺寸、材料,甚至連各處細節該如何制作,李皓都有一一說明。
另外還有記錄了李皓每次演練的過程及其效果,可以說只要拿到這本書,那這些攻城器械要怎么做,該怎么用就都清楚了。
當然能不能真的做出來,就要看具體本事了,畢竟某些高端材料的制作工藝,李皓可不會寫在書冊上,讓別人學了去。
正當袁沛看的起勁的時候,李皓要的東西已經給拿了回來,于是李皓便打斷了袁沛。
回過神來,袁沛便看著李皓打開包袱,從其中拿出了幾張白紙、一個很大的印章,還有一個看著有點不一樣的印泥。
隨后李皓將白紙鋪在桌面上,然后用印章沾了沾印泥,就蓋在了紙上,等再將印章拿走之后,只見紙上就留下了十幾個字,赫然是: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這幾個大字。
袁沛看到之后,說道:“這不是尚書里面虞書堯典的開篇嗎,有什么……。”
正說著話時,袁沛停了下來,顯然是明白了李皓為何會這么說了。
原先用來寫作的東西,一般是就用竹簡和布帛這兩種,其中布帛輕便,寫字清晰也可蓋印,說來比這紙用起來都更為方便舒服。
但布帛在如今等同于錢貨,其使用成本太高,縱使是王公貴族也不可能時時使用。
而竹簡的話,相對布帛來說,其花銷就要小得多,但其缺點也很明顯,一來是笨重,一冊尚書共兩萬五千字,全文用竹簡書寫的話,放起來可以堆滿小半個屋子。
而且竹簡本身粗糙,是不適合用拓印的,以往用印都是以封泥形式蓋在上面,所以書寫都必須是人工來寫,這一點讓書籍的數量就受到了限制。
再者竹簡說來便宜,但用量大了之后,也不是小門小戶能置辦得起的。
也正是這種種原因,導致這天下的書籍大多都深藏在這豪門大戶、王公貴族手中,平民百姓是沒有接觸知識的渠道的。
這也保證了如今能入仕為官者多是豪門士族出身,縱使文帝有心提拔寒門子弟,也找不出幾個有用的人。
可李皓剛剛演示的動作,無疑表示只要用紙便可以大量拓印出書籍出來,而紙張的價格又不高。
那是不是意味著學習知識的成本降低,讓很多寒門也能接觸到以前從未接觸的層面。
要知道寒門的數量比起袁家這等大族來,可是要多上太多了,縱使成才幾率再低,能成才的人數也不會少的,到時說不定過些年就能和世家大族分庭抗禮。
所以想明白這些之后,袁沛嚴肅的問道:“這紙造價幾何,其制作工藝可有所限制。”
李皓見袁沛已然明白,回道:“這紙是用樹皮、麻、藤、麥稈、稻草等物制成,每十張紙的造價大致一文錢,這還是如今草創,等到日后熟練了,造價還能更低。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奉节县|
调兵山市|
绥中县|
太湖县|
平远县|
正阳县|
武鸣县|
秭归县|
萍乡市|
德惠市|
新安县|
通州区|
义马市|
宁晋县|
桐柏县|
阳朔县|
武山县|
德安县|
博兴县|
镇远县|
襄城县|
合水县|
永新县|
射洪县|
荃湾区|
彭泽县|
新干县|
德清县|
南昌市|
无锡市|
平南县|
新营市|
册亨县|
黑水县|
平乐县|
丰原市|
锦屏县|
淮南市|
阿巴嘎旗|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