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皓接過一看,發現這是一張禮單,這下自然就明白院子里的是什么東西了。 仔細看來,王家的家底還是比較豐厚的,這次送來的東西可不便宜。 見李皓看著禮單遲遲沒有反應,張桂芬終于放下了手里的賬冊,說道:“怎么樣,這禮是收下呢,還是給人家退回去。” 李皓聽到張桂芬的話,便邁開腳步坐到了張桂芬身側,才說道:“既然是人家一片心意,總不好辜負的。 收下來吧,讓人專門找一個庫房放著并登記造冊,不要有遺漏。” 聽到這話,張桂芬疑惑的看了李皓一眼,然后便讓秋蕓去找人將東西搬進庫房。 等屋里沒人之后,張桂芬才面向李皓問道:“怎么,你打算幫王家了!” 李皓回道:“正好有事要讓王家出力,那就順帶幫他一把,而且這事是福是禍還不一定吶,看他自己的造化吧?!? 對于李皓的話,張桂芬顯然疑惑就更多了,可剛想繼續追問,就被李皓一句天機不可泄露給堵回來。 當即張桂芬就懶得再問,讓李皓自己去折騰吧。 而王家那邊見李皓把東西留了下來,也算是安心了,至少這樣看來,李皓確實是打算幫忙的。 之后幾天,李皓先是將成立稅務稽查衙門的事通知了張溫,讓他也想一想愿不愿意去。 而后便是找到了歐陽修,著重提了想推舉王世平為應天府尹的想法。 歐陽修聞聽此言,便說道:“王世平此人做事庸碌,談不上是精干之才,你是怎么考慮的。 為什么想推舉他去就任應天府尹,要知道開封府和應天府的改革是新政之始,絕不能出現問題,他真的能完成商稅改革的任務嗎?” 李皓解釋道:“我就是看重了他的庸碌,此次剝奪地方上征收商稅之權,本就讓地方官吏不滿。 應天府里不知有多少人在明里暗里的反對,派個精明強干的過去,萬一被人拉攏了,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嘛! 相反一個庸碌卻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最好的選擇,我只要他做個甩手掌柜,能和和稀泥就行。 當然這樣的人也有很多,選擇王世平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當初王老太爺留下的人脈網。 關于成立鹽稅緝私衙門的事,這件事肯定要在朝堂上過上一遭的,只怕到時會有所爭論。 叔父身為大相公不好事事出面,所以就讓王家來出這個風頭吧,到時您做個裁判就行?!? 話被李皓引到這里了,歐陽修正好借機問出了心中疑惑:“其實你為什么一定要成立這個單獨的稅務衙門,雖說是要隔絕地方官府的控制,但用三司名義調用各地廂軍配合,一樣是可以達到效果的。” 李皓解釋道:“可以自然是可以的,但如此調動絕非長久之計,而且新政也不可能僅限于商稅之上。 日后總是要將兩稅也納入其中的,到時有自己的人手和借用他人完全是兩種模樣。 同時也可借此加深中央集權,讓朝廷在地方上多一只耳朵、多一雙手,對于地方官吏也能多個制衡手段不是?!? 見歐陽修還有所疑慮,李皓說道:“叔父,您這怎么猶猶豫豫的,當初不是已經說好的嗎?” 歐陽修回道:“其他的倒沒什么,只是若是在三司之中,新建這個衙門,三司職權未免過大了些。 雖然你說有王家出面,但只怕其中還是阻力不小。 而且富弼大相公那里,我也去商議過了,他對此議不置可否,我還是有些擔心?!? 李皓見歐陽修有所退縮,當即說道:“富弼大相公那里好說,此事他既沒有明確反對,那在朝堂上他最多就是中立而已,至于其他人,那我再想想辦法?!? 見李皓這么說,歐陽修追問:“哦,你還有什么辦法?” 李皓說道:“既然有人能就此獲利,那自然就該誰出力的,總不能干坐那里白撿便宜。 原先沒找他們,是想著先把事情落實下來再說,省得麻煩,可現在情況有了轉變,就該找下他們了?!? 歐陽修沉吟了一會,說道:“也對,這個衙門成立之后,需要從軍中調人,那自然是需要一批將領充斥其中的。 那些武勛人家平日里與文官結交的也有不少,合起來確實能幫上點忙。 既然這樣,那由你去做安排吧,我這邊會配合你行事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