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為什么法國并不掩藏自己的軍事實力,而是大張旗鼓地打過去呢?”有人發問道。 “現代軍事威懾有兩種策略和思路,一種是刀藏背后,不讓敵國知道自己有多厲害,不敢對自己發動軍事打擊,這種是防御型威懾。” “另外一種是悍然亮劍。讓敵對國知道自己先進的武器和兵力,動搖他們的軍心,甚至讓他們繳械投降。這種是進攻型軍事威脅!”有軍事專家如此解讀。 有法國國防部專家分析道: “在我軍看來,多索尼根本沒有海軍——如果說此前的海盜不算軍隊的話,也不具有與法國海軍一戰的資格和實力!法國之所以如此強勢,也是希望和平解決此爭端,敦促索多尼官方立刻放人!” 道義歸道義,實力歸實力。 雖然很多軍事評論家很同情苦難的索多尼,但對這場戰爭,還是抱悲觀態度。 “索多尼所有國民只有四十多萬,除去兒童和老人,青壯年也不過十幾萬人!” 有五角大樓的戰略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遺憾表態: “但法國現役軍隊就有26萬人,就是索多尼全民皆兵,也不夠法國軍隊的一半!” “而且,法國軍事工業很強大,僅次于美國、英國和俄國,國防工業出口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一度達到80萬歐元。這樣的軍事外銷成績是很不錯的!” “他們的陣風戰斗機,在實戰中大放異彩,另外還有航母戰斗群、巡航導彈、洲際導彈等等。” 此戰略專家無奈地搖頭道: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索多尼和法國開戰,就好像三歲小孩挑戰拳王泰森一般!是很不明智的行為!” “很明顯,法國之所以出動海軍陸戰隊而不是大西洋艦隊,不僅是為了解救人質,同時也為了登陸。索多尼可能迎來滅頂之災!”有歐盟軍事專家,言之鑿鑿地道。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 “我認為這次法國對索戰爭和英美對伊拉國戰爭是不同的,我大膽預測,索多尼至少能堅持三個月!” 曾經在英美對伊拉國戰爭中成為笑柄的“局座”閣下,就在接受華夏央視采訪中這樣表示。 “但索多尼極端落后,非洲乃至全球的最窮的國家之一,沒有現代化的武器配備啊!” 女主持人很不給面子地道: “而當初伊拉國可是號稱全球第三軍事強國,甚至超越華夏。坦克有5000輛,8000輛裝甲車,3500門火炮,500多架戰斗機和數千枚導彈,這是索多尼能比擬的嗎?” “此次法國海軍陸戰隊一整個艦隊系數出動,這可不亞于對伊拉國戰爭中的英美聯軍啊!我想這樣的實力對比……” “我們不能以故有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局座閣下神秘一笑,不疾不徐地道: “我相信索多尼之所以如此強勢,一定有他們的底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戰忽局局座,不愧是戰忽局局座啊!” “這話說的……簡直謎之自信啊!你的根據在哪里呢?” 此語一出,在全球軍迷眼里,局座閣下頓時臭名昭著,成為天大的笑柄。 在他們看來,貧窮落后的索多尼要想取勝,無異于癡人說夢一般。 …… 當法國海軍陸戰對出戰時。 在巴黎,法國的大量極右翼人士,到大街上聚集、游行和狂歡。 塞納河邊、協和廣場上,凱旋門下,到處都是狂歡的巴黎市民。 他們徹夜高歌,在街道上打起帳篷,等待陸戰隊英雄凱旋而歸,活捉姜太初,絞殺總統和內閣高官們。 “索多尼,鳥不拉屎的地方,為什么有這種自信?敢雞蛋碰石頭呢?真是愚蠢啊!” “前段時間推特上不是風傳索多尼有幾尊真正的神靈嗎?叫什么太初神!” “是的,我也看到了,肯定是獨裁政府故意找特效公司做出來的,用來迷惑國民用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