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建設東都-《八條物語》
第(2/3)頁
“寄方”達三十八家共三百四十三萬石,筑造石垣的
“筑方”達七十家共五百七十一萬石,前者為近畿諸國、東海道地區(qū)的大名,后者為北陸道、關東八國、奧羽兩州的大名,而且當中的三分之二為譜代大名和親藩大名,這也是此次大修繕工程的一大特征。
“寄方”和
“筑方”兩方共一百零八家、九百一十四萬石,加上前不久的二條城、大坂城等地的修繕,幕府征召的大名達到了一百六十余家、一千五百七十余萬石,除了北海道的
“無高大名”以外,基本上五畿七道所有的大名同時被課以夫役。在上杉將軍家將江戶城正式定為本據(jù)之前,江戶城就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連接江戶灣海運和利根川水系的江戶湊,也是東海道、奧州街道、甲州街道的交界點。
而小田原城作為曾經一度關東八國的中心,偏于西隅,曾是鐮倉幕府本據(jù)的鐮倉則是過于狹小。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穩(wěn)固上杉將軍家在近畿諸國的權勢和統(tǒng)治,上杉氏虎還令京都町奉行泉重歲、京都所司代須賀盛能二人頒布五條法令:一、町人若要申訴,須以書面形式投入目安箱中;二、町人若欲訴訟,無須依賴町奉行和所司代家中任何人,直接申訴即可;三、公事之事,若仰仗私交而提交依賴狀,無論是非曲直,皆判為負;四、縱使為所司代、町奉行,亦不得賒賬購買町人商品;五、武家奉公人發(fā)布告示向町人傳達所司代之令,若有可疑之處,可直接詢問于所司代。
這些條令使得町人有言說或訴訟之欲,均可直接上報,即允許直訴,令目安箱進一步制度化。
而且,從所司代發(fā)出的命令可以直接傳達給町人。而京都町奉行、京都所司代的家臣并沒有依憑于町奉行、所司代的權威,也沒有充當訴訟過程中的斡旋和中介角色,這表明他們汲取町人社會的意向,通過頒布法令來推行行政,進行公正的審判,同時,這些法令也是作為京都町奉行、京都所司代的家中武士的相關律條。
伴隨東都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繕工程,幕府還確立了旗本番士的入番制。在入番制中規(guī)定,若是大番頭之子要進入小姓組,大番組頭的兒子中也要有一人進入小姓組。
父兄弟中若有人侍奉于書院番之中,那就加入小姓組;父兄弟之中有人侍奉于小姓組之中,則加入書院番;若父親在遠國任職或就任目付、使番,其子則加入小姓組;若同時滿足多個條件,需要同時加入到兩番之中的
“門第”子嗣,若有兄弟身處大番之中,則加入小姓組。并不以個人的能力,而是以父兄的差役決定晉升的起點,這一制度的反復實行就促成了
“門第”的形成。八月,譜代大名、旗本的兩百九十余名子弟入番,此外還有不少人擔任諸奉行的役職,這些人大多是家中次男或三男以下的身份。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水富县|
龙陵县|
柳江县|
通渭县|
武定县|
盐亭县|
乐安县|
四平市|
辽宁省|
淮南市|
余江县|
田阳县|
石家庄市|
河北省|
延吉市|
秦皇岛市|
广东省|
北京市|
新蔡县|
元氏县|
华坪县|
密山市|
万全县|
祁门县|
镇安县|
秀山|
来安县|
威海市|
措美县|
上林县|
西平县|
朔州市|
甘德县|
宁明县|
太仓市|
泗洪县|
东山县|
蒙城县|
嘉义县|
湘潭市|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