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三國檢地-《八條物語》


    第(2/3)頁

    之后,景定便以八條房繁、八條宗信、內山滿久等一門重臣為檢地奉行,對下野、下總兩國進行大規模檢地。同時,還讓廄橋城城主上杉景信、平井城城主甘糟景持、荒砥城城主上野家成等人在上野進行大規模檢地。與之前相同,景定依舊派遣家中常備軍勢左控鶴軍、驍武軍四千軍勢協助各級奉公人進行檢地。

    這一次的檢地就與之前的檢地有一些不同。

    之前景定是對自己治下的領國進行檢地,而這一次他直接越過了上杉政虎,以關東管領代的身份向上杉景信、甘糟景持、上野家成等人下令進行檢地,并讓他們制作御前賬(進獻給貴人賬簿之意),還表示要將御前賬上交給政虎。同時,景定也為之后的出兵常陸做準備,兩者可以說是密不可分,目的自然不僅僅是確立石高制和知行制,更是為了寸土不落地了解上杉家治下所有領國的土地肥沃和產出的情況。

    當然,御前賬并不是以大名、國人領主所領領地為單位,而是以郡為基本單位,統計并記載上野、下野、下總等國范圍內所有的田地、宅地的面積、石高,以及所需要承擔的軍役、勞役等人員數量。

    不僅如此,還要制作以郡為單位的地圖,在上面標注出海洋、山脈、河流、道路、村落、寺院神社、田數等重要信息,與賬簿一同上交。

    景定深知僅憑石高制并不能全面掌握山脈河流以至所有的空間,以及在其中生產、生活的所有的人,都必須接受上杉家的統治。這些舉措就是為了讓上杉家治下領國中所有人產生這種意識而采取的必要的手續和手段。

    得益于先前在東駿河、尹豆、相模、武藏等地的工作經驗,在兩個月之內,上野、下野、下總三國的大規模檢地就完成了。

    與景定之前的猜想一樣,指出檢地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上野指出檢地為三十六萬八千兩百石,進行檢地后為四十九萬六千石,石高差異為十二萬七千八百石;下總指出檢地為三十萬兩千七百石,進行檢地后為三十九萬三千石,石高差異為九萬三百石;下野指出檢地為三十三萬三千一百石,進行檢地后為三十七萬四千石,石高差異為四萬零九百石。

    畢竟上野一國的國人領主較多,不少都擁有守護不入的特權在,故而所隱藏的石高是三國之中最多的。而石高差異僅次于上野的下總,則是因為北下總有不少是原古河公方家的御料所,之前八條家并沒有對古河公方家的御料所進行徹底的檢地,甚至連指出檢地也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在上野一國完成檢地后,身在越后府中的政虎倒是默許了景定的檢地行為,很快就著手轉封一批家臣進入上野:大川城城主大川忠秀(揚北眾之一)轉封至南上野境城,領一萬石知行地;加地城城主加地春綱(長尾為景女婿,揚北眾之一,一門親族眾)轉封至東上野金山城,領一萬五千石知行地;大葉澤城城主鲇川清長(原巖舟本莊家庶流,揚北眾之一)轉封至南上野寶泉城,領一萬石知行地;缽盛城城主千坂景親(越后上杉家庶流千坂家家督)轉封至南上野仙石城,領一萬石知行地;旗本眾桐澤具繁受封西上野鐮原城,領八千石知行地;大崎城城主大崎泰繼(旗本眾)轉封至南上野田部井城,領八千一百石知行地;大井田城城主大井田氏景(原上田眾)轉封至南上野江田城,領一萬石知行地。

    如此一來,上田眾的最后一名有力武將大井田氏景被轉封出越后,徹底消除了上田長尾家在越后一國的影響力。而揚北眾中實力較弱的鲇川清長、加地春綱、大川忠秀也被政虎大都加封數千石的領地轉封出越后,以此來減少在越后擁有守護不入特權的國人領主。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永顺县| 若羌县| 宁化县| 水富县| 金门县| 盐津县| 大埔区| 辽源市| 万载县| 马龙县| 丰宁| 辽中县| 上饶县| 甘泉县| 新疆| 遂川县| 江北区| 来安县| 衡阳市| 德庆县| 夹江县| 顺昌县| 长泰县| 乳源| 和田市| 太白县| 渝北区| 靖江市| 肇源县| 秦安县| 汝州市| 临朐县| 卫辉市| 吉隆县| 漯河市| 探索| 芒康县| 海南省| 霸州市|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