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改變編制-《八條物語》
第(2/3)頁
其中,火繩槍在實戰中最大的缺點就是裝填彈藥的速度慢、發射程序比較繁瑣。每次打完一發彈丸之后, 重新裝填彈藥所需要消耗太多的時間,這個難題深深地困繞著鐵炮足輕。因為, 如果敵方是騎馬武士的話, 早就揮舞著太刀和長槍躍馬奔馳過來了。
由此可見,火繩槍要在迅速連續擊發彈丸才能在戰斗之中擺脫被動的局面,并且能夠威懾到敵軍。可是,如今的火繩槍怎么可能與可以連續射擊的現代精良槍械相提并論。如此一來,景定就只能效彷明太祖朱元章、明初名將沐英等人的做法,優先為麾下長期擔任自己宿衛的左控鶴軍解決這一難題——疊陣。
朱元章曾經在元末打天下之時,為了讓麾下軍隊各部的各種火器長時間并能快速地連續射擊,想盡了各自各樣的辦法,他先將各種槍炮與弓弩等遠程冷兵器組成幾層疊陣,輪番射擊;每一隊均配備了槍炮與弓弩,排列為幾層,作戰時,先發射槍炮、再發射弓弩,以此達到快速地連續射擊的效果。當靠近敵人之時,則是使用各種冷兵器與敵軍展開白刃戰。
朱元章將各種各樣的冷熱兵器全放在同一個隊列中協同作戰,也算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進步,但是,稍微不足之處就在于這一種疊陣里面,槍炮是與弓弩等冷兵器混合在一起輪流射擊的,那時還未能做到僅僅只讓槍炮等火器組成疊陣輪番射擊。
而疊陣需要每個隊列都一絲不茍地互相配合, 才能達到連續射擊的效果。若是個別將士因為臨陣產生怯意而導致手忙腳亂,甚至退卻時,那么就會使疊陣的連續射擊突然中斷,從而讓敵人有機可乘。
之后,明初名將沐英就根據朱元章的疊陣創造了效率更高的三疊陣。
他將陣前的將士分為三個行列,每個行列都配備著火銃、神機箭,等到敵軍來襲之時,首先由第一行發射,當第一行射擊完畢,則轉身退到第三行之后,重新裝填彈藥及箭,作好再次射擊的準備;同時,第二行立即前進到原先第一行的射擊位置上,繼續射擊。以此類推,便可以達到連續射擊、用火力壓制敵軍的目的。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朱元章先前所創造疊陣的升級版本。而疊陣是天朝古代戰爭最為常用的陣型,長期以來都是用弓弩排列成行進行輪番射擊。而朱元章在鄱陽湖之戰已經使用過類似的戰術,不過,那時候是弓弩與槍炮等各種各樣的冷熱兵器混合協同作戰,而之后的明軍就發展到全部動用火器作戰了。
可以說,沐英的戰法領先了織田信長一百多年。同時,沐英也比歐洲領先了兩百年左右,歐洲還要到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時,荷蘭士兵才按照尼德蘭總督莫里茨(muritz)所編寫的操典訓練,在訓練時分成幾排輪番射擊,這種戰術后來在歐洲比較流行,它與沐英的疊陣基本是一致的。
之后的明軍針對新手容易出現的失誤,不利于迅速射擊,因而采取了另外一種全新的戰術。而這種戰術也就是把軍隊分為三個行列,以保持連續射擊。
戰斗時,最前一排的士兵在每一次射擊之后,馬上將火器遞回給中間一排的士兵,同時從中間一排的士兵手中接過提前裝好彈藥的火器。中間一排的士兵一方面負責從前排士兵的手中接過射擊完畢的火器,并向后傳遞給第三排的士兵(由他們裝上彈藥);另一方面負責從第三排士兵的手中接過裝好彈藥的火器,準備向前傳遞給前一排的士兵。如此反復輪換,戰斗力將顯得十分強大。此戰法本是沐英用于對付南方敵軍使用的大象。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南|
平度市|
东源县|
余江县|
社会|
汝南县|
河东区|
上蔡县|
丰镇市|
渝北区|
西乌珠穆沁旗|
灵武市|
罗山县|
霍州市|
定兴县|
湖北省|
江门市|
磐安县|
修水县|
奉新县|
宁陵县|
惠东县|
博罗县|
嘉鱼县|
财经|
巴林左旗|
左权县|
遂昌县|
扎兰屯市|
泰宁县|
莱西市|
西城区|
黑河市|
平乡县|
老河口市|
株洲市|
柳河县|
汉中市|
襄城县|
车致|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