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人算不如天算,離雍親王與寶釵的婚期沒幾天的時候,纏綿病榻多日的老太妃突然薨了。 朝廷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內不許筵宴音樂,不許婚嫁。 寶釵再怎么恨嫁,也不可能如愿早嫁了,一切的婚前準備都可以慢慢進行了。 賈母、王夫人、邢夫人,還有寧府的尤氏婆媳,皆每日入朝,從侍疾改為隨班按爵守制,至未正時刻以后方回。 這樣還不夠,這老太妃的棺槨要在大內偏宮停放二十一日后,方請靈入先陵。 先陵離京都來往都得十來日之久,且還要停放數日,方入地宮,故得一月光景。 算起來,連宮中守制加先陵守靈,總共得有小兩月時間。 當下,寧榮二府的主子爺們和兩處執事人等,也各自忙亂起來。 有跟隨入朝的,有在朝外照料下處事務的,也有先行前往先陵去察看下處的。 如此,榮國府就當真只有探春和李紈兩個當家了。 她們不光要處理家中其他事務,還要照管賈母、王夫人的下處一應所需飲饌鋪設之物,自是比平時更加操勞幾分。 只是,李紈還是那副不得罪人的性子,就只有探春盡心盡力管家了。 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她一個小姑娘管得了這處,便可能疏忽了那處。 且家中合用的執事媳婦跟賈母、王夫人去了不少,留下的這些多不大順手,所以下人們做事漸漸沒了頭緒。 偷偷不上工的,上工不干活的,喝酒耍錢的,打架生事的,又露了苗頭。 府中剛剛維持住的一點安穩平靜,又被打破了。 …… 不說賈家如何的一片混亂,且說因朝廷有令:凡有爵人家,一年內不許筵宴音樂,故各官宦人家,凡養優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發。 探春便與李紈商量,將榮國府中的十二個學戲的女孩子也遣發出去。 李紈沉吟半晌,憋出一句:太太信任咱們,讓咱們管家,咱們只管料理著家中不要生事便好。遣發家下人等的事,還是等太太回來再做決定吧。 她平生秉持著“少做事少犯錯,不做事不犯錯”的信條,逢事便攤手往外推,絕不肯自作主張。 遣發小戲子這事太麻煩,得帶了信,叫上她們的父母來,親自領回去。 若是她們哪一個沒有父母呢?若是被人冒名領回去了呢? 這其中太多事,一個不防備就要出錯,她可不能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