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眾將頓時面露喜色。 “你們即刻回去將守城兵馬分為兩部,一部白天守城,另一部守夜,撤下去的那部分不論聽到任何動靜都不需要理會,只管睡覺。” “這個計策不錯。” “是啊,如此一來就不怕官軍襲擾了。” ……眾將交口稱贊,俱是認同這個方案。 “都下去安排吧。” “末將遵命。” 張梁擺了擺手,眾將紛紛離去。 張寧忍不住道:“叔父,這么做恐怕治標不治本。” 相比從前,她的眼中多了一抹哀傷,因為她還未回到冀州,父親便已逝去,甚至沒來得及見上最后一面。 張梁嘆道:“這我如何不知,此乃陽謀,主動權在官軍。” 守城的一方雖然可以利用堅城作為屏障,卻也意味著失去了主動權。 張寧想了想,提議道:“叔父何不出城一戰?” 他們有十萬人,官軍只有八萬,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張梁搖頭道:“如此一來,豈不是正中皇甫嵩下懷。” “我軍兵力雖然略多于官軍,但因為連番敗陣,士氣已陷入低迷。” “而羽林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且此刻又是士氣高漲,我軍恐怕一成勝算都沒有。” 打仗不僅僅是靠兵力多寡,還要區分武器裝備,軍隊素質,這些都關系到實質戰力。 幾百年前就有過這種例子。 春秋時期,秦國尚未崛起時,吳起曾經以五萬魏武卒擊敗了五十萬秦軍。 張寧咬唇道:“難道我們只能坐以待斃嗎?” “是的,我們失敗了。” 張寧一臉難以置信,叔父竟認可了她的說辭。 張梁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眼神有些飄忽,整個人仿佛陷入了回憶。 “當初起事前,大哥就曾經說過,我們多半會失敗。可我們還是選擇這么做了,寧兒,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為何?” “因為這千千萬萬的人當中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帶他們抗爭,讓那幫高高在上的世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張梁忽然提起精神,語氣鏗鏘有力,頗有幾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 張寧心中百感交集,原來她的父親早已經預料到了結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