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雁門關(guān)歷史悠久,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從春秋戰(zhàn)國至今,它曾見證無數(shù)英雄豪杰的起與落。 昔日趙武靈王改造過這座雄關(guān),戰(zhàn)國名將李牧曾在此抵御匈奴,秦國的蒙恬也曾從這里出發(fā),北卻匈奴。 再到如今的大漢…… 即使是在不可預(yù)知的未來,它的位置也依舊重要。 深夜,一輛孤零零的馬車迎著風(fēng)雪,緩緩駛向這座雄關(guān)。 “使君,此地畢竟偏屬邊塞,咱們孤身來此也未免太冒險了。” “吾信得過大漢鐵騎。” …… 張遼生長于雁門,自幼便見慣了胡人寇邊的慘狀。 也正因為生活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他練就了一身本領(lǐng),并因為抗擊胡人有功,僅僅少年之齡便成了雁門校尉之一。 這一天,他正在挑燈夜讀,研習(xí)兵書。 他一直很確定一件事,空有武勇是成不了什么氣候的,唯有結(jié)合武藝與智謀,方能成為一員合格的將軍。 至于他的兵書從何而來,那就要追溯到祖上的種種往事了,說來話長,不提也罷。 總而言之,他本不姓張,只是祖上因為某種原因,為了避禍而改名換姓,躲在這邊塞之地。 扣扣…… 就在這時,自家小院子的大門被人敲響。 張遼目光微閃,緩緩放下手中竹簡。 “何人?” 他平日很少與人來往,只是一心恪守職責(zé),照理來說是不會有人踏足自家院子的。 莫非胡人寇邊? “在下是途徑此地的旅人,因為行程錯過了投宿的時辰,足下可否施舍杯熱茶?”院外傳來一道儒雅的聲音。 張遼心中冷笑,哪個旅人會跑到這邊塞苦寒之地? 該不是外面的馬賊潛了進來! 他動作輕緩的拿起放在床頭的佩劍,渡步向大門走去。 一門之隔。 張遼并未直接開門,而是隔著門問道:“閣下從何處而來?” 院外人沉默片刻。 “閣下可是張文遠(yuǎn)將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