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章 播利瓦和孫馬丁-《大明1805》
第(1/3)頁
前軍都督府攻占坎帕拉城,墨奴部隊吸收了當地居民,在指揮下轉移的消息,第一時間被送到了朱靖垣面前。
朱靖垣的職務已經變成了殷洲總督,已經不負責前軍都督府和墨洲總體事務了,但東墨洲中部地區是朱靖垣的封國領土。
坎帕拉所在的大明湖畔,墨洲大峽谷及以東地區,更是朱靖垣的個人土地。
還是朱靖垣規劃的養老院的所在地。
朱靖垣看到消息之后就很開心,準備著等鐵路修通了就開始開發。
用大食國和自己個人的名義去開發,去建設基礎設施,然后逐步安置移民過去。
把原始環境逐步清理修繕成現代綠化環境。
在大明湖中找個距離赤道最近的島,作為未來修建養老院的地方。
提前選出來,預留出來,不要挪作他用。
做好了相關的建設開發指示,發給大食國的官員去處理。
然后朱靖垣看向了另外一份消息,新天府本地的重要軍事消息匯報。
“白鬼流寇頭目敖喜金(奧希金斯)正式投降,獲得普通東夷國公民身份,允許攜帶最多一萬銀鈔家產,前往東夷國林縣(紐約布魯克林)居住。”
敖喜金投降之后,整個殷洲的“白鬼流寇”的主要頭目,就只剩下播利瓦(玻利瓦爾)和孫馬丁(圣馬丁)兩個了。
按照新天府官員的說法,現在“播孫兩賊”也到了山窮水盡之地,授首之日不遠了。
孫馬丁和播利瓦,都曾經自封國王。
國家的名稱,以及首都的名稱,都直接用兩人自己的名字。
孫馬丁建國的地方,在巴西高原的西部最深處,庫亞巴城周圍。
這里差不多正好在整個南殷洲的地理中心點。
這塊地區也是亞江(亞馬遜河)流域與銀河(巴拉那-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分水嶺,還是亞江雨林與巴西草原的交界處。
這片區域北部是原始森林,南部的巴拉圭盆地有大片沼澤地。
西邊有多條近似平行的山脈,東部是大面積的高原臺地。
這是一片半封閉的區域。
孫馬丁城最初在這片區域東部高原臺地上,一個叫沙帕達-杜斯吉馬朗尹斯的小鎮附近。
高原臺地上,以及臺地的下面,都有大片平坦的土地,雨熱足夠讓稻米一年三熟。
當地原始天然植被仍然是草原,土地相對雨林更加的肥沃。
在工業化之前,占據這塊地區之后,能夠比較容易實現割據。
在世界大戰的那些年里面,孫馬丁是把這里當自己的王國來建設。
從幾個拓荒殖民點開始,組織農民不斷的砍樹燒荒,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
不斷的聯合或者兼并周圍的殖民點,得到更多的土地、人口、機械設備。
孫馬丁將各地的工業設施集中起來,興辦起來一些初級的工廠,有了基本的工業生產能力。
在擴張的同時,經常尋找合適的機會,進入葡萄牙后方的城市,奪取更多的必要物資。
巴西部隊在邊境線上跟大明對戰,根本沒有余力去圍攻這些割據勢力。
王國前幾年的發展很不錯,控制區域不斷的擴張,大量的殖民點并入了新王國。
其他一些自立的諸侯,也陸續向孫馬丁效忠,成為孫馬丁王國的封臣。
孫馬丁一度占領了小半個巴西高原,并準備將首都遷到后世的巴西利亞地區。
播利瓦的王國首都,是后世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
麥德林位于安第斯山脈之中,本地是熱帶雨林氣候,本來應該全年高溫多雨。
但是麥德林的海拔高度有將近一千五百米,這抵消了部分熱帶積蓄的空氣溫度。
讓其氣溫長年保持在十七到二十八度的區間,全年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不過降雨卻沒有被抵消,平均年降水量超過兩千毫米,一年有二百二十七天在下雨。
南殷洲北部有很多類似的城市。
只是因為山脈中的海拔高度不同,不同城市的恒定溫度區間略有不同。
麥德林旁邊的兩個山中臺地海拔兩千米出頭,氣溫長年保持在十三到二十二度。
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海拔兩千六百米,氣溫長年保持在九到二十度。
因為當地的平原氣溫太高,為了尋找涼爽的地方,只能把城市建在山谷和臺地上。
播利瓦起步比孫馬丁要晚一些,但是發展速度卻比孫馬丁更快。
播利瓦一度占領了幾乎整個新格拉納達總督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北碚区|
郓城县|
鄂尔多斯市|
新闻|
长沙市|
嵩明县|
临西县|
达拉特旗|
渝中区|
河北区|
镶黄旗|
德清县|
绥宁县|
浏阳市|
竹溪县|
望谟县|
班戈县|
水城县|
虞城县|
怀宁县|
达日县|
峨眉山市|
阜康市|
彭州市|
卢湾区|
南开区|
甘肃省|
千阳县|
元朗区|
津南区|
武冈市|
天气|
阳朔县|
香港|
行唐县|
泸西县|
清新县|
防城港市|
武强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