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樵夫這么一說,敖青隱隱有些理解了:“莫非師兄所說的‘道’,類似于將‘意境’溶于技藝之中?” 前世,敖青也聽說過古代中國有“劍道”、“刀道”、“茶道”、“花道”、“香道”等。 和“劍技”、“刀技”、“茶藝”、“插花”、“焚香”等不同,帶有“道”的更注重意境,譬如花道,與其說是插花,不如說是利用插花來修煉心身。 這的確有點類似“修道”。不過,更準確的說,是將“道”運用到了技藝之上。 是的。 仔細想想,或許還真是這個道理! 單純的技藝,想要練到“庖丁解牛”的程度,對于凡人來說確實已然是不易的了。但是對敖青這等仙人來說,卻并不困難。 但是,“技藝”,是有上限的。 庖丁解牛就算再純熟,也不可能把一頭牛解成兩頭牛! 賣油翁釋擔而立,自錢孔滴油,一滴不漏。但也不可能把一瓶油倒成兩瓶。 可以說,凡人的技藝,達到“庖丁解牛”這種程度,就已經是極限了。 甚至不僅僅是凡人的技藝,仙人的法術,也是如此。 周天變化之術,就是很簡單的例子。敖青就算運用地再純熟,也不會比七十二變強太多。 《西游記》中,孫悟空和二郎神、牛魔王的變化之術相差無幾,因為他們都已近乎達到“瓶頸”了。 這也是為什么,哪吒雖然經過了五萬年,的確已然很是神通廣大了,但是對敖青來說,卻也差不了太多的原因。 因為哪吒的技藝,乃至于周天變化之術,已經達到了“瓶頸”。 想要更進一步,就不能只從“練武學藝”的角度來更進一步了,而是要從“道心”方面更進一步。 可是,如果把“意境”融入到技藝之中呢? 那么這技藝,是否就能突破瓶頸,沒有上限呢? 很有可能! 敖青能深切地感受得到“意境”給人帶來的差距。 很多人,同樣做一件事情,但是只因為“意境”不同,得到的結果就也截然不同。 甚至不僅僅是意境可以突破技藝的瓶頸。技藝,也會反哺人自身的意境。 劍道,修煉劍術,劍術也會改變人的身心。 同理,刀道、花道、茶道、香道、書道等等,也是一樣的。 最簡單的例子,各行各業的人,往往會帶上各行各業的氣質。 經驗豐富的教師、歷經百煉老工匠、身居高位的上位者,雖然都是人,但給人的感覺、氣質卻各自不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