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西方,靈山,雷音寶剎。 但見如來端坐于蓮臺至上,雙手結禪定法印。 寶座之下,有無數諸佛、菩薩、羅漢、比丘。一個個都執著幢幡寶蓋,異寶仙花,擺列在靈山佛境。 那些佛陀、菩薩、羅漢、比丘之眾,周身都散發著一輪輪圓光。 有的是頭頂散發法芒異彩,喚做“頂圓光”;有的是全身籠罩著佛光氤氳,稱作“舉身光”。 這些光芒式樣有圓形、寶珠形、火焰形不等。佛光的形狀從某種程度上,便代表了每一尊佛陀、菩薩、羅漢所修持的“佛法”。 有的冷冽如刀,有的溫柔似水;有的慈悲,猶如心置陽春。有的暴躁,仿佛身處酷薯。 而如來周身的光芒,則最為龐大,且澄澈,喚作“無量佛光”。 那如來的無量佛光平靜、祥和。覆蓋靈山,彌散西方大地,更籠罩著諸佛、諸菩薩。若仔細看去,便會發現靈山寶剎的所有佛陀菩薩,俱都維持著一尊尊奇妙的姿態,似一動不動般的。 而其實,這是因為他們的法相并沒有在這靈山之中。 他們的法相,或在一座座佛國之中,或在三界之內布法傳道。 但是,于靈山存在的佛法金身,卻始終在聆聽佛祖的無量佛音。 一方面,能以般若智慧澄凈邪祟。另一方面,也是受如來教化,增長修為。 不過。 這一日,那觀音大士的法相,忽然來到靈山雷音寶剎之中。那始終響徹大殿的滾滾雷音,在菩薩來到時,似乎平靜了許多。 佛祖緩慢睜開雙眼,看向殿下。那菩薩持佛禮道:“世尊。” 觀音菩薩此次前來,自然,是為了稟告敖青之事。 不過,還未等她開口。 那佛祖卻緩緩道:“觀音尊者此次前來所為之事,我已知曉。但在大歲月中,有慧根者不計其數。能歸我佛門的是緣,不能歸我佛門的,亦是緣。何必強求?” “善哉。” 觀音菩薩雙手合十:“我佛慈悲,那龍太子是否入我佛門,卻還在次要。但其不但推測出我之本相,更在三星洞中,悟破了菩提心路。此等天資佛性,以往從未有過。弟子因而好奇,又恐此子之身份,若一意孤行,難免心生魔羅,此次前來告之我佛,以防天地生出浩劫。” 佛祖微微點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