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現如今的敖青,菩提祖師也認為他的天賦不在目犍連之下,甚至更強。 可是,如果與目犍連一樣,看不破“因果循環”這個道理的話,那么最終,恐怕也還是無法盡得自己真傳。 是的。早在那第二道考驗時,祖師就已看出了敖青心中的想法。 他的心中,放不下龍族。 在敖青的心里,想要修煉,一方面固然是為了能夠自己超脫。可另一方面,也有著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想要振興龍族。 可是,這本就是矛盾的! 佛祖夠強大吧?琉璃王為報辱罵之仇,舉全國之力三次攻打釋迦族,都被佛祖勸退了回去。 然而在第四次時,佛祖卻也知道,此乃釋迦族共業的果報,無可避免,因而無法再阻止。 其時目犍連便不知如此道理,想要強行違逆,以神通將釋迦族的一些人裝入缽中,以求延續族人。哪知道大軍過后,缽中族人仍然化為了血水! 就連釋迦牟尼,最終也是無法拯救釋迦族。而如今龍族雖然不像釋迦族一樣為天數注定而滅,但自開天辟地至如今,也是輝煌過,如今也該到“低谷”之時了。 敖青,若看不破這一點,又要如何修道? 所以這“第三道考驗”,菩提祖師希望幫助敖青去除心中業力,證得菩提,悟破因果! 那菩提樹下,唯有身心清凈,似昔年大歲月前的佛祖那般明悟之人,方能到達! 而如今。 敖青,也似乎明白了這個道理。 在經過一次次壓制業力的失敗過后,他已知道,這菩提樹,代表的便是“舍棄紅塵,自求超脫”的含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數!以敖青個人的力量,或許能夠改變一些人要走的路,但如何能夠違逆大勢? 佛門,有“神通不及業力”。道門,亦有“大河之水不可倒流”的說法,雖然這其中描述的內容并不完全一樣,但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的道理卻是差不多的。 有時,或許唯有放下,才是唯一的答案。 然而。 “難道事實真的只能如此嗎?” 看著眼前的菩提樹,敖青心中有些不甘。 眼見著“拜師”的機會,就在自己面前。可是難道代價需要讓自己放棄龍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