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尸骸枕道邊,千里無雞鳴。 在想到這一幕后,所有荊州士卒的內心都不禁打了個冷顫。 就在這時,糜旸最后對著身后的士卒大喊道,“兒郎們,我們的身后便是公安,我們已無退路!” “一人死,總好過一家死。 一軍哭,總好過一城哭。” 當糜旸近乎聲嘶力竭喊出這一句話后,孫桓的先頭部隊離他已經不足百步。 但他的這句話,卻已經清晰無比的,傳入了他身后的每位士卒耳中。 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 在聽到糜旸的這句話后,每一位荊州士卒心中,都不禁對糜旸的話起了強烈的認同感。 兩千余位荊州士卒的眼神,都變得異常堅定起來。 他們用充滿仇恨的目光,看著正朝他們不停沖來的面目可憎的敵軍。 他們紛紛握緊了自己的手中武器。 既然沒有退路,那就不退了! 糜旸見自己已經完全調動起了,身后士卒的戰心士氣。 他看著離己方大軍陣型,越來越近的江東大軍。 他于馬上立起身軀,舉起手中的長槍高聲喊道,“噫興!” 當這聲從春秋楚國就流傳至今的,古老的荊楚戰斗語言在每位荊州士卒耳邊響起時,他們心中的戰斗熱情一瞬間就被調到最高峰。 為何噫興? 為警神也。 古楚人不信天地,不信王命。 他們靠著自己的雙手一路篳路藍縷,擊敗無數猛獸、強敵,最后建立了幅員遼闊的楚國。 自那時起,好戰的基因就已經刻在了他們的身體血脈之中。 而這句警神之語,也在先人的流傳下傳承至今。 楚人出戰,神明退避! 當數千江東大軍沖到離江東士卒不足百步的距離內時,他們發現對面人數不多的敵軍陣內,卻突然爆發出了一陣陣吶喊聲。 “噫興!” “噫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