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憐為師對火器一竅不通,工匠們更是不知該如何下手!聽聞你在鳳陽,曾用大炮轟殺了陳友諒的殘部。” “為師這才想要來問問,你是否能出些注意。” 咳咳! 岳麟不會告訴李敏,他口中的“王八犢子”就是自己。 “李師,火器之術,定能讓我大明軍隊大破北元!向皇上提議之人,眼光獨到,絕對是個良才!” 先夸了自己一波,岳麟才緩聲道:“可否告知學生,如今我軍使用的火銃類型?” 李敏如數家珍的道:“我軍大多數使用銅火銃,長1尺1寸,重28斤。同時還有些手銃,不過但威力小、射程低,基本上沒有使用價值,給丘八們作為玩物倒更合適一些。” 岳麟看似認真思考,輕聲道:“學生有個不成熟的建議,還請三位恩師斟酌!” 李敏如今是火燒眉毛,老朱明日若是問他有何見解,他至少要先蒙混過關。 “岳麟,你但說無妨!” 岳麟笑道:“學生以為,改良火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可以先從火藥入手!如軍我軍火銃的缺點,便是威力太小,無法貫穿韃子的甲胄。” “所以火藥乃重中之重,若是之改良火銃,不改良火藥,不過是舍本逐末也!” 改良火藥? 劉伯溫笑問道:“《武經總要》曾說過火藥配方,如為師沒有記錯,應該是晉州硫黃十四兩,窩黃七兩,焰硝二斤半,麻茹一兩,干漆一兩,砒黃一兩,定粉一兩,竹茹一兩,黃丹一兩,黃蠟半兩,淸油一分,桐油半兩,松脂十四兩,濃油一分。” 劉伯溫如數家珍,陶凱與李敏對老友稱贊有加,岳麟卻頭大如斗。 其實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不假,卻一直未能將其運用到正確的地方。 外國用火藥制造彈藥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 火藥從唐朝開始,便作為軍事行動使用,可惜中國人卻始終未能找到合適的配比。 就如《武經總要》所說的配方,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在煉丹! 什么奇怪的雜質,都摻雜在一起,這火藥能有威力就怪了! 即便是明朝后期,《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記載的火藥配比,才基本確定在硝70%-80%,硫磺和木炭在10%左右的比例,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晚期。 若是早一點得出火藥的正確配比,火器造成的殺傷,將會是所有韃子的噩夢。 “咳咳!劉師,您確定這不是在煉藥?” 岳麟輕聲提醒道:“其實火藥的配比,無非只需要三樣東西。硝,硫磺和木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