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9章自古唇亡齒寒-《歷代王朝更迭》


    第(2/3)頁

    夏侯嬰對家臣薛公講英布反了,薛公說:“本來就應該反。”

    夏侯嬰聽后一驚,問:“皇上分他地,賜他爵位,他已經當上萬乘之主,為什么還要反?”

    “皇上前年殺韓信,去年殺彭越,韓信、彭越和英布三人的功勞一樣,他們三人是三位一體,生死相連。見韓信和彭越都死了,英布擔心自己被誅,因而謀反。”

    劉邦召見薛公,薛公對劉邦講,英布造反不是怪事,英布不過有三條路可選,不必憂心。第一條路,是上計,如果英布用上計,山東就不是劉邦的了;第二條路,是中計,如果英布用第二條計,劉邦與英布的勝敗存亡就說不定;第三條路,是下計,如果英布用第三計,劉邦就可以墊高枕頭睡大覺,不必擔心。

    那所謂上計、中計和下計又是指什么?薛公一一詳細講解。

    如果英布向東攻吳,向西取楚,再吞并齊國和魯國,然后將戰爭檄文傳遍燕國和趙國,以此鞏固他的地盤,那么山東就不再是劉邦的了;如果英布打下吳國和楚國,又攻下韓國和魏國,霸占敖倉的糧食,以成皋之險要堅守,那么勝敗就難說;如果英布向東取吳國,向西占下蔡,將輜重安放在越國,準備跑去長沙,那劉邦就可以高枕而臥,英布的造反對大漢一點影響都沒有。

    “但是,英布會用哪一計呢?”劉邦急切地問。

    “下計。”

    “上計那么好,他為什么不用上計,而用下計?”

    “英布是驪山的一個囚犯,現在雖然是萬乘之主,但他只會為眼前的切身利益打算,哪里會想到身后之事,所以他一定行下計。”

    劉邦聽后很高興,封薛公千戶,親征英布。

    所謂謀士,就是能將全國形勢囊括于胸,對利弊權衡得透徹,驅除將領的焦慮,讓明主安心出征。薛公就是這樣一位謀士。

    張良扶病送到曲郵(今陜西臨潼縣南),對劉邦說:“我本該也去,但病重。楚人勇猛迅捷,皇帝你不要和他們硬打。”張良勸劉邦讓劉盈為關中將軍監軍。劉邦命張良做太子傅。張良向來忠心,況且他是真病,不是裝病,劉邦對他很放心。

    為了鼓舞士氣,英布對他的將士們說:“皇上老了,打仗也打厭倦了,一定不會親征。劉邦所能派遣的將領中,我只害怕韓信和彭越,現在他們兩個都死了,其他人我都不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