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4章和親之計-《歷代王朝更迭》


    第(1/3)頁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首詩乃是大詩人杜甫感嘆昭君遠(yuǎn)嫁匈奴和親而作,詩詞含蓄,耐人尋味。“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兩句,哀婉凄惻,令人不忍聽聞。

    歷代文人墨客都為遠(yuǎn)嫁匈奴的女子大書傷感之情,抱怨朝廷將歷史的重?fù)?dān)壓在女子稚嫩的肩頭。隨時間流逝,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jì),不少歷史學(xué)家極力證明“和親”的必然性、必要性,用歷史的車輪碾壓個人情感。今天,有自稱歷史學(xué)者的人極力表述“和親”女子的快樂,說“和親”脫離了寂寞的宮女生活,這種說法又豈是負(fù)責(zé)之言?

    和親是漢朝的一項外交策略,那這策略是由誰提出的呢?又有什么深意呢?

    自劉邦經(jīng)白登之辱,當(dāng)即由平城班師,留下劉仲(劉喜)和樊噲守御代郡,封劉仲為代王,樊噲為將輔助劉仲。樊噲勇不可當(dāng),是猛將;劉仲一沒本事,二沒膽子,只會逃跑,是個草包。

    十二月,匈奴大軍再次席地而來,一舉攻取代郡。匈奴軍至,劉仲竟然不請救兵,私自棄城,徑直逃回洛陽。代郡之役,不戰(zhàn)而敗,委實可恥。劉邦貶劉仲為郃陽侯,改封愛子劉如意為代王。劉如意生母戚姬很得劉邦寵幸,劉如意又類似劉邦,劉邦很想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劉邦封劉如意為代王,就是想慢慢提升他的資格,最終挑一個好時機改封他為太子。

    劉邦自平城班師,心情既沮喪又郁悶,經(jīng)過趙王張敖的封地,罵得張敖狗血淋頭。張敖是劉邦的女婿,對劉邦極是有禮,可不知什么原因,劉邦見張敖一次就大罵一次,仿佛張敖是他的前世冤家。劉邦的破口大罵令張敖的部屬看不過去,但又不好說什么。張敖既然無能,遇見這樣的岳父,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這次劉邦的大罵令張敖頭都抬不起來,張敖是張耳的兒子,他父親留下的部將勇猛彪悍,忠肝義膽,見主人受此羞辱,深感愧疚,便尋思報復(fù)。罵完就痛快了的劉邦忙于絞殺韓王信部下叛軍,沒將張敖部下的事情放在心上,但這件主不言而臣憤怒的事差一點要了劉邦的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