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羽詐坑殺”-《歷代王朝更迭》
第(1/3)頁
就在劉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受到熱烈擁護的時候,項羽在寂寞地挖坑。
我真的好孤獨,我真的好孤獨。
巨鹿之戰后,王離被俘,章邯投降,項羽獲得秦軍二十余萬人,又帶上了四十余萬各路諸侯的隊伍,號稱百萬,雄赳赳氣昂昂地向函谷關進發。萬夫莫開的函谷關,也只有項羽敢打。
項羽率領的諸侯聯軍中,從將領到士卒,有許多原來都飽受過秦朝勞役和刑罰之苦,受過秦國官吏、士卒的欺負,或者見過這些人的殘暴。比如說英布,就是受過黥刑還被抓去做勞役的。大家對秦朝恨之入骨,對秦的士卒當然也沒有好感。
項羽派秦軍做先鋒,本來也沒安好心。項羽不待見秦軍,手下人就更肆無忌憚。在行軍的過程中,聯軍將士直接就拿秦軍降卒當奴隸對待,隨便使喚,恣意羞辱。一回兩回也就忍了,天天如此,秦軍受不了了。人最怕的就是沒有歸屬。這些降卒已經背叛了秦朝,又不被聯軍善待,時間久了自然生怨。
老子人比你多還怕你不成。
私下里,項羽軍中的秦軍就悄悄抱怨,責怪章邯把他們誆騙到項羽這里,但他們的妻兒都在秦國。因為他們的背叛,朝廷必然要殺自己的妻兒,這豈不是得不償失。
沒有不透風的墻。諸侯聯軍的將軍們無意中聽到了秦軍私下里的抱怨,連忙報告項羽。這可不是小事!豈不是軍中出現了要嘩變、造反的苗頭。一旦處理不好,二十萬秦軍一同揮戈相向,聯軍全軍覆沒都有可能。
項羽又驚又怒,立即把英布和蒲將軍招來商議對策。商量來商量去,項羽的最終結論是:不能放任這種隨時可能爆發的危機在身邊滋長。況且軍中沒有充足的糧食養這么多人。因此,除了章邯等幾個可以留用的秦軍將領,其余的秦軍必須全部殺掉,堅決不留禍患!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的一天,諸侯聯軍在新安(今河南澠池縣)扎營休息。睡前,秦軍降卒突然被收走兵器、盔甲,不由得人心惶惶。這天夜晚,在項羽的指揮下,聯軍突然向驚疑不定的秦軍降卒舉起了屠刀,在新安城南將這些降卒三面包圍,只留了一條出口。秦軍降卒不知道發了什么事,只知道聯軍要殺他們。恐懼之下,他們順著項羽故意留下的缺口瘋狂逃竄,哪知道在擁擠和推搡中正好逃進項羽早就命人挖好的大坑。埋伏了半天的聯軍潑灑下遮天的箭雨,礌石也像冰雹一樣砸下。不一會兒,泥土飛揚,大坑被逐漸填滿,降卒的最后一聲哀鳴戛然而止。曾經縱橫了半個中國的二十幾萬虎狼之師,就這樣成為了泥土下的冤魂!
二十幾萬秦軍,就僅僅存活了三個人:章邯、司馬欣和董翳。章邯是一代名將,利用價值巨大,且歸降有功,是以不殺;司馬欣曾經在做櫟陽縣獄掾的時候因曹咎說情,放了犯罪的項梁,對項家有恩,是以不殺;董翳因為勸章邯降楚有功,是以不殺。
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史書沒有記載,這個人就是接替蒙恬統帥北方軍團的大將王離。王離在巨鹿之戰被楚軍俘獲,自此就再沒有出現在史書的記載中。那么,王離得到了什么樣的歸宿呢?
王離的爺爺是秦國名將,大名鼎鼎的王翦,王翦父親的是秦國大將王賁。可以說,他們是一個三代將門!在秦始皇滅楚的軍事行動中,最終就是王翦帶著兒子王賁大破楚將項燕率領的楚軍。項燕就是在此戰役中死亡,不知是兵敗被殺還是自殺。項燕正是項羽的爺爺。楚國、項燕均亡于王家之手,項家跟王家可以說有血海深仇。以項羽的性格,絕不可能饒過王離。因此,王離的結局只有一個:被項羽親手殺死。當然,這僅僅是猜測。王離的結局到底如何,已經成了不解之謎。
卻說除掉降卒這個心腹之患后,項羽心
(本章未完,請翻頁)
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快馬加鞭直奔函谷關。
到了函谷關,只見雄關城門緊閉。項羽派人邀戰,卻發現函谷關上是劉邦的人馬。雖然是自己人,但是看見項羽來了,守關將士拒不開關放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