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南越-《歷代王朝更迭》
第(2/3)頁
始皇帝于是詔令任囂前來覲見,問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卿以為上次我軍兵敗百越是何原因?”
任囂自從退兵之后,也一直在思索如何占領并且鞏固對百越之地,出戰之前他就曾與主將屠睢商議對策,屠睢堅持認為百越之地人民不服王化,難以管束,必須以血腥的政策震懾他們!而任囂卻不同意他的看法,曾勸諫他以攻心為上,對百越之地施行溫和的政策,以德服人,但屠睢不聽。
最終,任囂一路秦軍進軍順利,而屠睢兵敗身死。
此時,始皇帝再次提起往事,任囂略加思索,答道:“臣以為上次兵敗并非我軍不夠英勇,也不是軍隊數量不夠,而是在于策略錯誤。百越之地遠離中原,地方偏僻,其民自幼生于深山之中,崇尚自由,不服王化久矣,如果強行進攻殺戮,必然激起他們的反抗!”
始皇帝略有所思,道:“前次出擊,百越之民特別是西甌之民的反抗強度的確大大出乎朕的意料,其士卒竟然寧死不降。這在六國之中都是不曾遇到的!”
“南越之民不同于六國,長久以來中原人不斷侵略他們,他們對中原人充滿了敵意,越是高壓的政策就會更加激起他們的反抗。只有采取懷柔的政策才能感化他們。”
始皇帝內心感覺受到了挑戰,他要求天下人無條件服從,不服從就要以法處置。他有點生氣的問道:“我大秦雄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被打敗!敵人的強弱只能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半,另一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任囂聽出始皇帝的不悅,連忙說道:“我們自己的失誤就在于準備不足!一者士卒準備不足,沒有預想到西甌之地瘴氣如此之重,導致軍中瘟疫流行;二者后勤準備不足,西甌之地道路崎嶇,糧草供應本來就困難,又幾度被蠻兵切斷,士卒人人自危!可以說我軍不是敗于敵軍之手,而是敗于我們輕敵,沒有提前預想到情勢的復雜。”
始皇帝這才覺得任囂分析到了重點,道:“如今,靈渠已經修成,糧草供給不再是問題,而御醫也已經找出了應對瘴氣的方法!上次我軍損兵折將大半,主將屠睢戰死,我大秦軍威盡失!朕一定要雪此奇恥大辱!”
任囂知道始皇帝要再次出征,便連忙下拜道:“陛下若再次命末將出征,末將必不辱使命,重振我大秦軍威!”
于是秦始皇痛定思痛,在雙方對峙三、四年后,秦始皇再次揮軍百越,準備發動第二次征服戰爭,這一年,是公元前214年。始皇帝下令將牢獄之中的囚犯十萬余人補充到駐守在楚地南方的秦軍,共集結兵力三十萬,修筑靈渠糧道,等后勤補給有了全面保障后,在任囂、趙佗的帶領下南下進攻百越。
因為雙方有第一次交戰的經驗,所以秦軍的行進速度快了許多。這一次進攻,秦朝并沒有盲目,而是吸取了秦將屠睢的慘敗教訓,在戰略上采取了“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跟隨大軍行進。
每當秦軍占領一地,就會將部分移民留在此處,從而讓秦軍在進攻推進的過程中再無后顧之憂,同時也讓秦軍得以補充人力,與此同時,大批商賈在秦軍占領的區域進行商貿往來,也為軍隊的糧餉提供了充足的儲備。
趙佗也曾經歷過第一次進攻百越的戰爭,知道是屠睢的屠殺政策觸怒了當地土著才引起強烈反抗,他與任囂商議道:“百越士兵生于山林之間,驍勇善戰,崇尚自由,比之匈奴騎兵猶有過之!并且,他們具有極強的報復心,前次主將屠睢設計殺死了他們的首領,他們便誓死報仇,將屠睢殺害!”
任囂見趙佗與自己的意見不謀而合,非常高興,問道:“此番出擊當借鑒前番的經驗,吸取教訓,趙將軍有何破敵良策?”
“末將認為此番我們應當以懷柔之策應對,善待俘虜和百越之地的居民,這樣必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