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內紛爭-《歷代王朝更迭》
第(1/3)頁
對此,中車府令趙高看的一清二楚。
趙高祖上本是秦國宗室遠親,也曾顯赫一時。到趙高祖父之時,家道就開始敗落。他的父親一生碌碌無為,又與地方豪強結仇,為避免禍患,趙父拜托在宮中管事的堂兄趙光將趙高和趙高母親送入咸陽宮中為役。
趙高母親一生貧苦,初到宮中,見到琳瑯滿目的金銀珠寶頓生貪念,偷盜了一個金釵,被發現后遭受斷指之刑。被赦免后,由于身體受刑殘疾,不便見人,也不愿被人瞧見,就一直在隱宮勞動生活。趙光可憐趙高無依無靠,便安排他到內刑司負責閹割之事,后來因機緣巧合,借助為嫪毐行假閹割之事被呂不韋提拔為中車府令,這才有了接近始皇帝的機會。
趙高知道始皇帝崇尚法家思想,非常崇拜韓非,便暗中學習秦國律法,將其熟記于心,又通讀韓非的著作,始皇帝每次問起,他都對答如流,因此始皇帝認為趙高做事可靠,不僅讓他繼續掌管車駕之事,還讓他教授幼子胡亥讀書斷案。
趙高為人善于察言觀色,對小皇子更是關懷備至。胡亥自幼失去了母親,又缺少父愛,因此趙高很快就得到了胡亥的依賴,凡事胡亥都問過趙高之后再做決定。
趙高心中清楚,自己的未來都決定于胡亥是否能當上皇帝。
此刻,面前像是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機會,但趙高清楚,眼前的恰恰是一個巨大的陷阱。所以趙高盡量低調,逢人都是稱贊其他公子,說胡亥尚幼不足以當重任,于是所有上書之中均無推薦胡亥者。
十日之后,內史蒙毅已經將此類奏折統計完畢,報告始皇帝,道:“奏折之中,以推薦公子扶蘇、公子高、公子將閭三人的為最多,大臣們認為此三人都是溫文爾雅,胸懷寬廣,又心思聰穎,可堪大任!”
始皇帝冷哼一聲,問道:“那皇后的人選呢?”
“后宮之中,身份尊貴又有子嗣的夫人并不多,眾大臣都建議冊立韓夫人或呂夫人為皇后!”
“還有人說其他事情嗎?”
“奉常楊樛,典客劉敏認為不僅應該冊封太子,其余公子也應該一并被晉封為王,到各地鎮守,供奉中央。”
始皇帝臉色鐵青,道:“儒生如此迂腐!定是聽了王綰之言!”
蒙毅看不出始皇帝的傾向,問道:“陛下之意是?”
始皇帝冷笑一聲,道:“怎么?你也急著讓朕冊立太子嗎?”
蒙毅聽出始皇帝不悅,連忙下拜,道:“微臣怎敢揣度圣意?只是陛下此前已經下詔,如今也應該給臣下們一個交代!”
“交代?確實在需要一個交代了!這些人都急著效忠新君,朕還尚在他們就懷有二心,以后可還了得?”始皇帝再也掩飾不了自己的怒氣,蒙毅心中惶恐,心道此番始皇帝是真要發怒了!恐怕又要有人遭殃了。
蒙毅一向與公子扶蘇交好,此番始皇帝下詔,他本想推薦扶蘇為太子,其父蒙武阻止了他,道如今形勢不明朗,始皇帝只是讓討論后宮制度,并未說要冊立太子,而臣下妄自揣度圣意是大忌,因此暫時不能上書。蒙毅當時雖然不服,但卻不敢違背父親的命令。如今果然被父親說中,心下暗驚。
第二天始皇帝突然下令,將所有上書言太子之事的大臣全部下獄。并下詔稱道:“這些大臣不兢兢業業的思慮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反而心懷二心,挑撥皇帝與公子們的關系,罪大惡極,因此全部下獄,聽后處置!此后再有妄議此事者,必嚴懲!”
于是,中丞王貞,奉常楊樛,典客劉敏,以及一干博士、御史均被下獄。朝堂之上一片嘩然,眾朝臣這才意識到始皇帝并非真心要冊立太子,而只是想試探群臣的反應,于是紛紛上書請罪。
扶蘇得知眾多大臣因自己而被下獄,心中不忍,于是覲見始皇帝,希望免除眾大臣之罪。扶蘇道:“父皇,兒臣聽說治理天下要以信服人,如今讓臣子們上書,卻又因此治他們的罪,兒臣以為不妥。”
始皇帝此刻正在氣頭上,聽到扶蘇指責自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怒叱道:“你還來為他們求情?這種事是臣子們
(本章未完,請翻頁)
該做的嗎?身為人臣不思本業,倒替朕考慮起來了?那還要我這個皇帝干什么?”
扶蘇道:“此事都是兒臣之錯,請父皇賜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