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秦國宮內外事-《歷代王朝更迭》


    第(1/3)頁

    秦王政七年,將軍蒙驁又請求去攻打魏國,呂不韋和秦王政都覺得蒙驁年紀很大了,不宜再出征,但是蒙驁仍然堅持,道:“我一生為大秦征伐,身為武將,不想死在炕頭上,軍人最大的榮耀就是戰死疆場。”

    秦王不得已同意了他的請求,同時派遣蒙驁的兒子蒙武為副將,一同出征。魏國此時已經國力空虛,不堪一擊,秦軍先后攻克龍邑、孤邑、慶都。

    魏景愍王知道單憑魏軍的力量難以抵抗秦軍,于是他派出使者前往趙國求救。趙王仍然感激魏國當年救趙的事,于是派李牧率軍五萬增援魏國。李牧分析了當前的形勢,知道無法與秦軍正面對抗,于是率軍攻占秦軍后方的糧草存放地汲邑。

    蒙驁得到消息后,大驚,秦軍前方十萬人的糧草都存放在那里,如果不重新奪回,秦軍糧草僅能支持半月,無法支持秦軍的繼續進攻,形勢萬分危急!蒙驁親自帶軍回攻汲邑,李牧卻早已在秦軍的必經之地安排了埋伏,打了個秦軍措手不及,混亂中蒙驁中流矢而死。

    消息傳來,蒙武萬分悲痛!但蒙武出身將門,常隨父出征,臨戰經驗豐富。此時他決定秘不發喪,抄小路連夜撤軍。

    回到咸陽,秦國為蒙驁進行了盛大的葬禮,追封為上卿,其子蒙武晉封為將軍。朝廷均一致要求對趙國出兵,為老將軍報仇!恰逢這年關中大旱,存放在汲邑的糧草又被李牧奪取,秦軍短時間內無法再籌集足夠的糧草進行出征,因此復仇的計劃只能推遲。

    蒙驁一死,莊襄王駕崩時認命的三位顧命將軍王龁、蒙驁、麃公就都去世了,秦朝宮廷內無論是軍方還是朝堂中都已經沒有可以與呂不韋抗衡的大臣,經過七年的努力,呂不韋終于成為這個國家的實際掌舵人。他的權力也更進一步,所有人都來攀附他。

    就在呂不韋志得意滿的時候,由呂不韋門客孔舒主持編纂的《春秋》歷時五年終于完成。呂不韋閱罷大為高興,重賞了所有參與編纂的門客,然后大宴賓客,向天下人宣布秦國已經完成天下所有思想的總集《春秋》,天下各門各派,無不包攬!

    宴會上,呂不韋非常高興,凡事向他敬酒的賓客一概不拒。酒過三巡,孔舒借著酒勁對呂不韋說:“相邦,此書前后歷時五年,凡修改十余次,天下人再也改不動一個字了!”

    呂不韋心情大快,開玩笑道:“當真一個字都改不動了嗎?”

    孔舒本就是狂人,見被挑釁,便道:“絕對改不動,若有人能再改一字,你就可以把我的頭砍下來!”

    呂不韋哈哈大笑道:“好!明日我便命人將此書貼于咸陽城門,但凡能增減一字者,賞千金!看看能不能改的動!”

    第二天,呂不韋果然命人將全書貼于城門,并布告天下,能增刪一字者,賞賜千金。

    呂不韋的目的當然并不是為了修改文章,而是向天下人宣布秦國并非蠻夷之地,是有深厚文化修養的。當然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檢驗一下在秦國乃至天下是否還有人敢于向他呂不韋挑戰。

    果然,此事很快便傳遍天下,世人皆知呂不韋此時權勢如日中天,自然沒有人敢于去挑戰,一個月下來竟然真的沒有一個人能增減一字。呂不韋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重賞了孔舒!

    正在此時,卻有另一雙眼睛,冷冷的瞧著這一切,那就是秦王嬴政!

    隨著年齡的增長,嬴政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也學會了很多權謀。他明白在自己還沒有掌權的時候,必須要做出很多妥協與忍讓。越是如此,他的內心越是滋生出一種強烈的欲望,想自己把握一切,不再受任何人的擺布。

    秦王現在已經是二十歲的大人了,而且已經大婚,按照傳統,二十二歲就要束冠進行成人禮,隨后就要進行親政。如今呂不韋不但沒有還政的意思,反而權勢熏天,炙手可熱。兩宮太后都年紀大了,什么事情也不想管,咸陽的事情都托付給呂不韋。

    秦王政心中開始著急,問李斯該怎么辦。

    李斯道:“現如今,華陽太后、夏太后、趙太后、相邦都健在,而且都是奉先王之命來輔佐大王的,四條腿的凳子是最穩定的,只有當其中一條腿出現問題時,才會發生變數,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若您現在貿然要求親政,于禮不合,于情不孝。我們要等到凳子少了一條腿

    (本章未完,請翻頁)

    ,才有機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