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秦楚聯姻-《歷代王朝更迭》


    第(2/3)頁

    ,聽說秦國派人來接成蛟回國,感到十分不安,擔心秦國又在打趙國的主意,于是覲見趙王,道:“秦國忽然派人來接成蛟回國恐怕有所企圖,大王可曾聽到細作有什么消息?”

    趙王道:“我已派人查過,夏太后確實身體不好,細作來報說是夏太后親自下令招成蛟回秦探望的,應該不會有錯。”

    “秦國向來出爾反爾,大王不可不防。”李牧提醒道。

    趙王想了一下,雖然覺得沒有必要,但準頓一下防務總是不會有錯的,于是命李牧沿邊境整修軍備,以防不測,一個月之后才放成蛟回秦。

    夏太后和韓姬見到成蛟,喜極而泣,為成蛟平安歸來而高興,夏太后仿佛一下年輕了十歲,成蛟此時也已經成熟了不少。

    秦王政親自接見了成蛟,為他設宴接風。此時成蛟年僅十三歲,嬴政十七歲,但是二人在宴會上都表現的親密無間,表現出來政治上的成熟。嬴政心中明白,成蛟一直是自己潛在的競爭對手,只要他在秦王室的一些老臣便不會放棄對他的支持,因此嬴政對王室老臣一直不信任。

    三日后,秦王政因為成蛟出使趙國有功,冊封成蛟為長安君,食邑兩萬戶。

    由于等待成蛟從趙國回秦,秦軍已經失去了進攻趙國的最佳時機,趙軍在李牧的主持下做好了應戰準備。呂不韋意識到如果此時進攻趙國必然是慘敗。但是各項軍備都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不立戰功,無法向秦王交代,恰逢此時魏國信陵君去世,魏國已失柱石,于是呂不韋再次把矛頭對準了魏國。

    秦王政五年,在伐趙無望的情況下,秦王命蒙驁率二十萬秦軍進攻魏國。

    此時,信陵君已死,而魏國恰逢饑荒,無力反抗,僅用了半年時間,秦軍就先后攻克了酸棗、燕邑、虛邑、長平、雍丘、山陽等二十個城池,設置了東郡,秦國的邊境線與齊國接壤,楚、魏、韓與燕、趙被完全隔開,天下震驚。

    此時魏國已經疲弱不堪,如果沒有援兵,則很有可能被滅國。信陵君臨死前曾經托付門客毛公,一旦魏國危機,就要手持他的遺信前往楚國向春申君黃歇求援。

    幾年前邯鄲被圍的時候,信陵君帶領的魏軍和春申君帶領的楚軍曾經并肩作戰,一起擊潰秦軍,二人也因此十分投緣,約定一旦對方國家有變,另一方必須前去支援。

    于是毛公手持信陵君遺信前往楚國求援。春申君看了遺信,記起當年的袍澤之情,仍然感慨不已。便向楚考烈王建議救援魏國,道:“大王應該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如今魏國危在旦夕,如果秦軍滅亡魏國,則秦楚邊界線將擴大一倍,楚國腹地完全暴露于秦軍面前,萬分危險,在此危急時刻,應當聯絡各諸侯國,共同伐秦。”

    楚考烈王也擔心秦軍滅亡魏國后會乘勢入侵楚國,便同意了春申君的請求。

    春申君清楚,只有取得趙國的支持,才能形成合縱,于是他派遣門客拜訪趙國名將龐暖,龐暖剛剛在對燕作戰中取勝,也想進一步鞏固趙國的地位,很快就同意了楚國的請求。

    秦國東郡的創建對各諸侯國都是很大的威脅,各國都想努力削弱秦國。因此在楚國和趙國的倡導下,楚國、韓國、魏國、趙國、衛國很快就組成了五國聯軍,趙國的龐暖擔任主將,指揮所有部隊合縱攻秦。

    秦王政六年,五國聯軍攻克了壽陵。龐暖對眾將道:“聯軍數次攻秦都是由東往西打,每次都在函谷關被阻,現在不如從北往南,繞道蒲阪,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關后,可以出其不意,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

    眾將都贊同龐暖的看法,于是各將領率領軍隊分路出蒲阪,因為秦軍缺乏準備,聯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就到達了蕞地,此處距離咸陽僅僅百余里。

    在此萬分危急的時候,秦王命呂不韋、樊于期率十萬大軍北出咸陽迎敵。呂不韋分析道:“聯軍雖眾,但各國軍隊都駐扎在不同的地方,并且都顧念自己的利益,不能形成合力。如果我們能集中力量率先擊破楚軍,楚軍一撤,其他各國軍隊也將跟著撤退!”

    樊于期道:“相國言之有理,楚軍最遠,軍士也是疲憊的,而且楚是大國,影響較大,一旦戰敗,則聯軍必將不戰自潰。”

    于是呂不韋命令精銳部隊,乘聯軍夜間疏于防范的時候,突襲

    (本章未完,請翻頁)

    楚營。楚軍的奸細很快偵察到了秦軍的動向,楚將擔心楚軍被圍,便趁夜往東撤退。四國的軍隊聽聞楚軍先退,軍心動搖,都請退軍,龐暖無奈只好應允。

    呂不韋命樊于期尾隨追擊聯軍,在野王與蒙驁的軍隊匯合,二人繼續向前進攻,乘勢攻克了衛國濮陽,衛國國君姬角率領他的殘部逃到了魏國,魏安厘王安排他遷居野王地區,憑借山險保衛魏國境內的河內地區。

    經此一役,秦國牢牢的控制了東郡,把三晉一分為二,并滅亡了衛國,直接與齊國接壤,秦統一天下的大勢已不可逆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