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82章著名辯論家惠子-《歷代王朝更迭》

    辯論家惠子

    歷史偏愛轟轟烈烈的故事,然而塵埃落定后,昭然于世者,往往屈指可數。紛亂的戰國孕育了爭鳴的諸子百家,但是歷經幾千年時間的淘洗,為世人所銘記的卻只有孔孟、老莊,非儒即道,那些曾經爭鳴一時者大都淹沒在儒道的光環之下。名家就是眾多被湮沒者之一。

    惠子名惠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的同時代人。惠施本是戰國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主張合縱抗秦,主要活動于魏、宋等國。他是個優秀的政治家,也擁有精深的哲學思想。不過,惠施的著作沒能流傳下來,后人只能從莊子等人的轉述中窺見他思想的一小部分。而在《莊子》一書的相關記載中,惠施在與莊子交往和辯論的過程中,常處于失敗和被貶損的地位。

    《秋水》篇中有惠子相梁的一段記載。據說,惠子在梁國做宰相時,莊子跑去看望他。有人說莊子到梁國來是想代替惠子的相位,這讓惠子甚為恐慌,派人在都城內搜了三天三夜。莊子見到惠子后,譏刺惠子道:“南方有鳥,其名為鹓,子知之乎?夫鹓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將惠子說成了一個醉心于功名利祿而心胸狹窄的小人。

    實際上,惠施并不是一個不堪的祿蠹,縱觀關于惠施的各種文字記錄,將會發現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惠施。

    作為一個主張合縱抗秦的政治家,惠子有著敏銳的頭腦和非凡的辯才。公元前342年,魏國于馬陵慘敗于齊國,魏軍十萬人死傷大半,太子也在這次戰爭中被殺。敗亡消息傳來,魏王大怒,即刻召見惠施,將“欲悉起兵而攻”齊的計劃告知惠施。而此刻魏軍剛剛大敗,損兵折將嚴重,全軍上下疲憊不堪,已無防守之力,更無再戰之力。惠子

    (本章未完,請翻頁)

    深明此理,極力諫阻魏王,并提出了報齊仇的辦法。他建議魏王臣服于齊,以此激怒楚國,借楚國之手攻打疲于戰爭的齊國。魏王接受了惠子的建議,成功地使齊國潰敗在楚國和趙國手里。之后,惠子還為魏國制定了法律,得到了惠王和魏國百姓的一致認可。

    在魏國的時間是惠子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候,惠王對他十分信任,使他得以參與魏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重要決策。據《呂氏春秋》記載,惠子每次出行“多者數百乘,步者數百人;少者數十乘,步者數十人”。其實,惠子在魏國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經常有人對他發出詰難,只是都被惠子的巧辯頂回去了。魏王有一臣子名白圭,他在魏王面前詆毀惠施,說惠施之“言”好比一只大鼎,用它“烹雞”,水加多了就“淡而不可食”,加少了又“焦而不熟”,看起來好而實在“無所可用”。對此,惠子答道,“不然,使三軍饑而居鼎旁,適為之甑,則莫宜之此鼎矣”,言下之意,自己的言論不拘于小用而有大用。

    另有一事也可以顯示出惠子的雄辯之才。《韓非子·說林上》中有這么一件事,田駟因欺騙鄒君而遭到鄒君的追殺,驚恐之下田駟向惠子求救。惠子見到鄒君,開口便說:“如果有人朝見君主,卻睜著一只眼,閉著一只眼,您會怎么辦?”鄒君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一定會把他殺掉。”惠子不慌不忙接著說:“那么瞎子兩只眼睛都閉著,您為何不殺了他呢?”鄒君說:“因為瞎子沒辦法不閉眼。”惠施便說:“田駟東欺齊侯,南欺荊王。他對人的欺騙,已經無異于瞎子閉著眼睛了,您還怨恨他有什么意義呢?”在惠子的勸說下,鄒君最后果然放過了田駟。

    惠子善于辯論,但也不是狡詐之徒,他其實是個具有真性情的人。據說,有一年,魏國死了宰相,魏王急召惠施回魏國都城大梁接替宰相之位。接到詔令后,

    (本章未完,請翻頁)

    惠施立刻動身,獨自一人趕往大梁。不想途中一條大河橫擋住去路,惠施水性不好,但他一心想著魏國的事情,心急如焚,竟然不顧危險跳入了河中。正當惠施在水里苦苦掙扎時,一個船家趕來救起了惠施。船家好奇為什么此人會不游泳卻不肯等船來,惠子告訴他,自己要馬上去魏國做宰相,來不及等船。船家聽如此說,頓覺好笑,鄙夷地瞅著渾身濕透的惠施,嘲笑說:“看你剛才落水就只會使勁兒喊救命,若不是我來得及時,你連命都沒了。像你這樣連鳧水都不懂的人,居然還能做宰相?太可笑了!”惠施一聽,非常惱怒,反駁說:“若論乘船、鳧水,我自然不如你;但是要說治國,你跟我相比,只是個未睜眼的小狗罷了,鳧水豈能與治國相提并論?”一席話說得船家無言以對。

    為了早日趕到大梁處理魏國國事,惠子竟可以做出如此舉動,實在是性情所至,讓人覺得十分可愛、可敬。

    惠子還有一個可愛之處,就是能夠替朋友著想。惠子有個叫田需的朋友在魏國做官,一度受到魏王的寵用。惠子從政多年,洞悉為官之理,于是告誡田需,要想長久地保持在魏王身邊的地位,就一定要善待魏王左右之人,防止這些人在魏王面前進讒言,破壞魏王對田需的信任。惠子說:“今夫楊,橫樹之則生,倒樹之則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楊,一人拔之,則無生楊矣。”以“十人樹楊,一人拔楊”的事例教以田需處世之理。惠子的這種觀念也許值得商榷,但其對友人的關心值得人感動。

    晚年的惠子回到了宋國,與莊子成為了辯友,也是摯友,惠子死后,莊子十分傷心,對人說:“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拋去莊子的光環,歷史呈現給我們一個個性鮮明的惠子。他也許沒有莊子的逍遙和豁達,但一定不是莊子的手下敗將,惠子之于莊子,未必是輸。

    (本章完)

    /104/104501/28130895.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盐源县| 隆化县| 垣曲县| 瑞丽市| 明水县| 永靖县| 深州市| 泗水县| 尼木县| 泾源县| 读书| 虹口区| 浦北县| 千阳县| 潞城市| 南皮县| 克什克腾旗| 荥经县| 云南省| 定边县| 昂仁县| 松江区| 垣曲县| 泾川县| 武强县| 大关县| 中江县| 霍山县| 盘锦市| 旬邑县| 武夷山市| 灌南县| 潞西市| 泰和县| 金昌市| 阜南县| 平遥县| 鹰潭市| 万源市|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