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72章田氏伐齊-《歷代王朝更迭》


    第(1/3)頁

    戰國時代來臨的標志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三家分晉,另一個便是田氏代齊。

    田氏能夠真正實現代齊的計劃,首先自然是因為田氏的權力已經漸漸地超過了姜姓君主;其次則是因為田氏在齊國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前者已經成為了事實,后者還需要田氏貴族精心的經營。所以田氏采取了這樣的策略,饑荒和春耕時,用大斗給百姓借糧食和種子,秋收的時候,則用小斗去征收賦稅。

    如此,百姓人人信服,對于姜姓時代的遠去,幾乎沒有任何的留念。齊國其他貴族自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田氏逐漸強大,為此,他們多次打擊田氏。那些貴族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早在田成子之時,就建議齊平公施行德政,但他們卻將百姓不喜歡的刑罰一事交給田氏去辦。但是如此一來,田氏反而借機將齊國境內的反對貴族基本清除或者打壓,還為自己劃分了一個比齊平公的管轄區域還大的封邑。齊君成了有名無實的擺設。

    到了田和時代,姜姓國君這個擺設終于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而且時機已經成熟,所以田和將齊康公貶謫到了海邊的一座小城之中,從此以釣魚為生。

    此后,齊國便正式的歸入了田氏的治下,齊國也借此重新組合。公元前365年,田氏齊威王登上了齊國的歷史舞臺,同年,姜氏齊康公也死去,死后無子,田氏從事實和名義上,實現了齊國的完全統一。

    不知開國老祖姜尚姜子牙知道,作何感想啊?不過這些都正常,世道變遷。臣弒君,奪王位,這類事情,數千年來還發生的少嗎?

    新上任的田氏齊威王和前任的幾代君主并不太一樣。經歷了祖輩和父輩的勵精圖治,齊國不斷強大。但是到了齊威王這里,卻似乎沒有了當初的豪情萬丈。當時齊威王剛剛即位,和趙國的趙烈侯、魏國的魏文侯一樣,特別地沉迷音樂。所以在齊國朝臣的眼中,齊威王不過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君主。歷史評價說,齊威王初立,“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于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記·滑稽列傳》)

    齊國由于君主不理政事,韓國、魏國、趙國這三個新興的國家紛紛躊躇滿志地來侵略齊國。連一向安分的魯國也以齊國田氏擅權為理由,前來侵略。一時之間,整個齊國完全呈現了“諸侯并伐,國人不治”的局面。

    整個齊國都在疑問,齊王究竟是怎么了。齊國還有救嗎?齊威王元年,三晉因齊喪,群龍無首,遂揮師前往靈丘伐齊。六年之后,魯國也不甘寂寞,前來伐齊,大軍一路打入陽關。又過了一年,衛伐齊,取薛陵。再過了兩年,越伐齊,取甄。眼看齊國就像一塊砧板上的肥肉,不斷地被瓜分蠶食,齊王痛定思痛,決定改變齊國的現狀,適時,齊國來了一個奇才,這個人就是鄒忌。

    鄒忌,生于公元前385年,卒于公元前319年,齊國人,《史記》上稱之為騶忌子。齊威王尚未登基大寶之位時,鄒忌便擔任了齊國的大臣。

    此時的齊威王立志改革,可謂思賢若渴。鄒忌聽說了這件事情,便鼓琴自薦,齊威王很高興,遂任命他為齊國相國,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稱成侯。鄒忌剛剛接手相印,淳于髡便前去拜會他,并向他提出了自己治國的五點建議。如“大車不經過校正,就不能托載規定的重量;琴瑟不經過校正,就不能成就五音”等。淳于髡解釋說,大車運轉、琴瑟彈奏和弦與一個國家的政治一樣,必須要有制度上的約束,才能夠井井有條。于是鄒忌決定向齊王建議,頒布法律,建立成熟的管理考核與賞罰制度。在鄒忌的勸諫下,齊威王決定,獎勵群臣官吏甚至是百姓進諫。其次則是要修訂嚴明法紀,整頓官吏制度,賞善罰惡。

    一場轟轟烈烈的、決定齊國命運的改革就此拉開了序幕。只是,誰也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知道,這賞善罰惡的對象會是誰。有的人經常遭到彈劾,齊威王也能經常聽說他的壞事,于是,這種人在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之后,惶惶不可終日。反之,有的人就是個老好人,在朝野上下可謂左右逢源,人人皆言其優點,所以這種人則洋洋自得,以為自己即將平步青云。

    第一種人,就以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大夫為代表。此人為人正直,不懂得太多的為官之道,不懂得如何行賄受賄,籠絡君主身邊的人,所以屢屢有人向齊威王進獻讒言。但是在他的用心經營下,即墨一帶大舉開荒,得到了千畝良田,人民富足殷實;第二種人,則以阿城(今山東陽谷東北)大夫為代表。此人百無一用,使得當地田地荒蕪、倉庫空虛、民不聊生。但是他卻有一個長處,善于和中央朝廷打交道,在齊威王耳邊,經常能夠聽到關于阿城大夫的好話。

    齊威王決定,整整頓吏治的變法就從這兩個人身上開始。為此,齊王做了充分的調查,在獲取了實情之后,遂做了兩手準備。第一手便是萬戶土地的封賞;第二手則是燒滿開水的、熱氣騰騰的大鍋。當然,前者是看不見的,只有后者讓群臣思考,這齊王的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