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南下入楚-《歷代王朝更迭》
第(2/3)頁
李悝回答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臣身份卑微,怎能參與挑選丞相這樣的大事?”
文侯說:“先生太客氣了,莫要推辭,還請為寡人出個主意。”
李悝笑道:“您無法決斷是因為平時觀察不夠細密。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勝任某職,要聽其言觀其行,要看他平時都與哪些人親近,發達后又結交哪些人,顯要后提拔推舉哪些人,不遇時不做哪些事,窮困時不拿哪些東西。有了這五條標準,已經足夠君上選出宰相了,還需要我李悝在此妄言嗎?”
(本章未完,請翻頁)
文侯聽得雙眉一挑,說道:“先生可以回去歇息了,我已經知道該拜誰為相了。”
走出魏宮的李悝來到翟璜家,翟璜急切問道:“聽說今天大王召見先生入宮,是要商討丞相的人選,不知可有結果?”
“不出意外,應該是拜魏成子為相了。”
翟璜色變道:“我哪里比不上魏成子?吳起、樂羊、西門豹,當然還有先生您,都是我推薦的,你們都為魏國立下不世功勛……你說,我哪里比不得魏成子?”言下之意,自己推薦了李悝,那么李悝就應該為自己說話。
“您推薦我的初衷,是為了向君主推舉人才,還是為了結黨營私呢?”這句話立時叫翟璜軟了下來。李悝又道:“君上問我該選誰為相,是您還是魏成子。我對君上說,看一個人,要看他平時都與哪些人親近,發達后又結交哪些人,顯要后提拔推舉哪些人,不遇時不做哪些事,窮困時不拿哪些東西。有這五條,就已經足夠做出決斷,因此知道這相位必屬于魏成子。您雖然賢德,但哪里比得上魏成子呢?魏成子食祿千鐘,其中有九成是為國家花費在家門之外,而只有一成是花費在家門之內,不是這樣,怎么將卜子夏、段木干、田子方這樣的賢士從別國遠遠地請過來?這三人都被君上奉為師長,而您推薦的這五個人都被君上列為臣下。光憑這一點,您如何與魏成子相比?”
一般人聽了“您哪里比得上魏成子”和“如何與魏成子相比”這樣的話總要發飆,至少是端茶送客。可是翟璜聽了,卻久久不語左右思量,最后終于向李悝一揖到地,心悅誠服地說:“我翟璜淺薄無行,所言盡是虛妄,我愿終身做先生的弟子,在先生身邊聆訊受教。”
這就是魏文侯手下的一班文臣武將,不論是吳起還是翟璜,他們所求不盡是功名利祿,更有自我修養的提高,自己德行的錘煉。這或許就是他們屢屢創造奇跡,立下萬世之功的緣故吧,因為他們的心胸很多時候都超越了這個俗世,所以才久久地為這個庸碌的世界惦念、懷戀。
然而,如果這個世界都是像他們這樣的謙謙君子,那么天下就太平了。事實上,名與利是如此發光耀眼,早已眩暈了一些人的耳目,叫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維護自己的權位。田文去世后,公叔出任魏國的丞相,他不是一個有著自己政治理想的政治家,而是一個汲汲于名利的政客。公叔知道,他的才能與威望遠遠不及吳起,所以睡不安穩、食不知味,日夜擔心有一天自己丟掉相印,被吳起取代。
主人的憂慮逃不過仆人的眼睛。
公叔的仆人寬慰他說:“相爺無須憂慮,要趕走吳起此人其實不難。”
公叔問:“你有何辦法?”
答曰:“須得想法離間吳起與大王的關系。吳起向來狂傲,其為人又好名貪榮,可是盡管為大魏效力多年,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卻始終未能拜相,所以您可以對大王說:‘吳起之才天下無雙,而魏國地狹,西面緊挨著地廣千里的秦國,我擔心吳起早晚會離開魏國,到別國高就。’這時大王必然會問計于您。您就可以說:‘我們可以用下嫁公主給吳起的辦法試他一試。假如他肯娶公主,就證明他確實有心繼續在魏國效力;倘若他拒絕婚事,就說明他早有離開魏國之意。’大王必定會同意這個辦法。如此一來,您就可以在家中設宴,請吳起與公主一同赴宴。在宴會上,您可以故意刺激公主,叫她發怒而當眾羞辱您,吳起看到了公主的刁蠻脾氣,自然會將婚事推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