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2章慶父之亂-《歷代王朝更迭》


    第(1/3)頁

    正在齊國國勢蒸蒸日上之際,魯國卻陷入了內亂之中,而且這場內亂與齊桓公之女哀姜有扯不清的干系。魯莊公的弟弟慶父在魯莊公死后,先后殺了兩任魯國國君,因而被稱為“慶父之亂”。

    魯莊公作為魯國的國君算是一個另類。魯國是一個遵守和注重周禮的國家,而魯莊公上任之后,并不按照禮制辦事,打破了魯國恪守周禮的傳統,令國人大不信服。魯莊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71年),齊國打破周禮而舉行了祭神大典,魯莊公聽到消息后沒有聽從臣下曹劌的勸阻,不顧禮制跑去齊國觀看大典。第二年,魯莊公又去齊國,這次他是迎娶齊桓公的女兒哀姜。在這次婚慶的過程中,魯莊公再次打破禮制,甚至將魯桓公廟堂的柱子都涂成了紅色,而按照周禮,廟堂前的柱子只能是黑色。

    在魯莊公迎娶哀姜之前,他就碰見了孟任。孟任是黨氏的女兒,魯莊公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了孟任,當即就被孟任的美貌所迷,于是孟任走到哪里,魯莊公就跟到哪里。可以說是一個美色至上的人,孟任回到家中,魯莊公也跟到孟任家中,隨后魯莊公與孟任歃血為盟,答應孟任立她為夫人。魯莊公和孟任有一個兒子,就是公子般。而魯莊公從齊國迎娶來的哀姜并沒有給魯莊公生下兒子,可哀姜的妹妹叔姜卻為魯莊公生了一個兒子公子開。魯莊公因為寵信孟任便想讓公子般繼承王位,但是公子般不是嫡長子,不可立,因而魯莊公遲遲未立太子。

    哀姜不得魯莊公寵信之后,就私通魯莊公的弟弟慶父。由于慶父與哀姜私通,慶父便支持哀姜的妹妹叔姜所生的公子開繼承君位。魯莊公與慶父之間的矛盾就在這種復雜的關系中不斷凸顯出來,而魯莊公遲遲不立太子也是日后慶父之亂的重要原因。魯莊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莊公突然感染重病,并且久治不愈。于是魯莊公開始為王位的繼承事宜而擔憂,他就請來他的弟弟前來商議。魯莊公有三個弟弟,大弟是慶父,二弟是叔牙,小弟是季友。魯莊公先請來二弟叔牙問誰來繼承王位比較合適?叔牙就對魯莊公說:“慶父很有才能。”

    隨后,魯莊公又召來忠誠小弟季友,問他支持誰繼承王位。季友就說:“臣愿意以死擁立公子般。”于是魯莊公就告訴季友說:“可是剛才叔牙說慶父很有才能。”季友聽到魯莊公這么說之后,于是借用君命令叔牙到針巫氏家中等待處置。隨后,季友又命人給叔牙送去毒酒,逼其自盡。叔牙怕自己的后代受到牽連而被趕盡殺絕,于是喝下毒酒后,往家中走,死在了逵泉。魯莊公死后,季友就按照莊公的意思擁立公子般即位。公子般繼承王位后,開始為莊公守靈。但是不到兩個月,慶父就派犖刺殺了公子般。

    慶父之所以派犖去暗殺公子般是有緣由的,在魯莊公去世的那一年,魯國在大夫梁氏的庭院中進行祈雨演練,梁氏之女則在旁觀看操演,而負責養馬的犖看到梁氏之女后,借機調戲,被公子般發現。公子般看到犖不守規矩后十分惱怒,于是便把犖綁了起來,鞭打了一頓。魯莊公對公子般說:“不如殺了他,而不能鞭笞他。犖這個人十分有力氣,能把門扇投到稷門的城墻之上。”但是公子般最終沒有殺犖,而犖也因為被鞭笞一事對公子般懷恨在心。于是,在公子般繼承王位之后,慶父就利用犖的這種心態和力大的本事策劃了刺殺公子般的事件,并獲得成功。

    在公子般被殺之后,季友害怕慶父對自己也下毒手,就逃到了陳國。慶父在殺了公子般之后,就擁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公子開即位,是為魯閔公。魯閔公元年(公元前661年)六月,魯莊公的尸首才得以下葬,這是由于魯國內亂的緣故,所以才使魯莊公入葬推遲。同年八月,魯閔公與齊桓公在落姑結盟,魯閔公借此機會請求齊桓公幫助季友回國。齊桓公答應了魯閔公的請求,于是派使者去陳國,魯閔公則在郎(今山東曲阜東南)等候季友。季友果然歸來,于是魯閔公褒獎了他。在齊桓公的努力之下,季友才得以回到魯國,為魯國的平穩安定做出了努力。

    這年冬天,齊國大夫仲孫湫來到魯國慰問災情,之后仲孫湫回國面見齊桓公,稟告了魯國的情況。仲孫湫說:

    (本章未完,請翻頁)

    “慶父不死,魯國就會不得安寧。”齊桓公就問道:“那要怎么除去慶父呢?”仲孫湫回答說:“魯國災難不停,慶父只是在自尋死路,君王只要耐心等待就好了!”于是齊桓公又問:“那現在可以攻伐魯國嗎?”仲孫湫則說:“不行,魯國秉承周禮,而周禮就是魯國的根基。臣聽說:‘一個國家將要滅亡,其根基必先動搖,然后才是枝葉的顛覆。’魯國并沒有拋棄周禮,所以并不能撼動魯國的根基。君王必須趁現在魯國為難之機,親近魯國。親近有禮的國家,依靠穩固的國家,離間不合的國家,傾覆昏亂的國家,這才是霸王之道啊!”

    雖然齊桓公此時已經把齊國營造成一個春秋大國,自己也成為一代霸主,但是在對待魯國這件事上齊桓公并沒有狂傲自大,而是聽取了仲孫湫的建議,在魯國危難之機親近魯國而沒有借機侵占魯國。不得不說,這是齊桓公所作出的又一巨大貢獻,維護了尊崇周禮的魯國,也就是維護了周朝的綱紀。
    第(1/3)頁